括副将在内的几个头目都是封家军的老兵,但也是第一次见到亲卫队的人是以这样的方式出场的,看看他们的脸,跟衣服一模一样的颜色,这就么往地上一趴,往小树丛里一躺,谁知道那里有人啊!
收到了亲卫队的信号,后方的郡军大部才赶来,接收降军并带回南朝国皇城。亲卫队并没有一起走,而是集体上前跟自家在平城郡军的兄弟们打招呼,仗虽然打完了,但亲卫队还没有回南朝国皇城汇报,所以酒是绝对不能喝的,就是简单的吃了点饭,顺带帮忙教了一些训练方法,这才返程。
返程前当然还有一个任务交给平城郡军的兄弟,回北平城传捷报,原本封小刚想把这个好差事给亲卫队的任何一个兄弟的,结果大家都说,不如给平城郡的老伙计们,七个人七匹快马,让他们去报信,让他们报,就说明我们已经扫遍整个南朝国了。要求平城郡负责报信的兄弟,一定要在八月一日入城,不能早,也不要晚,就是八月一日日出的时候进城。说实话,时间有点赶的,不过也不要紧,军中快马,到每个镇都有大汉押运,他们会帮忙提供快马。
大汉二十六年七月三十日午后,全皇城戒严,但是皇城的民众被郡军集体赶到了皇宫门口来看斩头。斩谁的?整个南朝国皇室及皇族,皇族人口不多,才200来人,朝廷大臣也不是太多,200多个,宫女,阴人之类的也就400多人,很不幸,同样要给皇家当陪葬。南朝皇帝和皇室主要成员是被斩头的,其它人是被乱枪打死的,给了南朝皇城民众极为深刻的教训。
这些做完,封小刚亲自宣读诏书,南朝国都改城大汉皇朝汉城郡,享有大汉诸郡同样的权利和义务,从今日起,三年之内,汉城郡所属,必须学会九州话,你自己在家怎么说怎么交流那官府不管你,但是出了家门在外就必须说九州话写九州字,各级官府收的状纸必须是用九州字写成的,不会写不要紧,官府有专门的人可以帮忙代写,至于费用会先记着,谁输了谁来承担这笔费用。
内容很多,封小刚是用朝国语言读的。因为诏书嘛,就是读给当地人听的,自己人到时候这诏书拓印出来往外一贴,大家都认识。
大汉二十六年八月初一日出时分,七匹快马从东门冲进了北平城,直达皇城东门,从城外就开始集体大叫,东征大捷,一直叫到皇城东门,被值守太监赶紧带着入皇宫,这个时候正好还在早朝。
随着太监宣旨入殿,七个封家军老兵,平举南朝国的玉玺之类的物品,进殿奏报。
随后,皇帝明旨天下,大汉皇朝二十六年七月三十,南朝国灭亡,版图纳入大汉皇朝,称大汉皇朝汉城郡,册封十五皇子为汉城郡王,着三军主帅傅雷调拨10万兵士组建封家军汉城郡军,着上将军在封家军各地郡军中选拔将领担任汉城郡军各级将领。
该明旨通过最新一期《大汉周报》发到大汉全境,举朝欢庆!
八月初八,封小刚夫妻俩率舰队返回天井港,依旧是皇帝和太子一起迎接。沙州舰随后开赴南海港,扬州舰赴杭州港,剩下的三艘战舰目前均停靠天井港。
封小刚作为本年的文状元考的主评人,需要在七天内把殿试的三百余人试卷全部看完,并给出相应的评价,排定名次交给皇帝和太子,皇帝和太子同样也要看选定的上榜才子才女的解析,文状元考的殿试考生已经在北平城呆了一个多月了,不过大家都还很兴奋,又不用自己出钱,吃得好睡得好,想看书的,可以每日跑到北平太学去,那里有很多很多的书,不想看书的,可以到处去玩,包括皇宫北面的燕山,只要通过皇家护卫队的检查,有专门的人会带领过去登山,但应该是出于对皇权的惧意,没人敢去燕山。
皇帝跟太子排出的名次跟封小刚大同小异,至少前三是一模一样的。
对于首次男女同考,所有的才子才女好像心态都一样,因为没有任何的解析参考,所以对于自己是否上榜根本没有底,这一届的考生相对轻松,就算不在前三,就算不在前三十三,但至少也是排在了九州的前三百三十三啊!关键是,主评是谁?上将军啊,太子监国啊,皇帝陛下啊,连太学正老夫子都没有评卷资格,这意味什么,一旦入了眼,那就真的变成天子门生了。
不过有一点,所有考生都认定,虽然男女同考,但状元一定会是个才子,不会是才女!甚至前三十三能出现一两个才女就算不错了!对,这是三百三十三个考生以及各地学堂齐聚帝都的所有教习的一致想法。
张榜时间是八月十五日中午,中秋诗会!诗会的举办地点就在北平太学。张榜地点就在北平太学大门,排名只排到三十三,后面的会公布在墙上但是没有排名。
大清早,所有的考生、教习、学子、民众,各级官员就齐聚太学门口广场,非常有秩序的排队,谁排最前面,肯定是那三三三考生啊,后面是他们的教习,再后面是北平的学子,再就是民众,最后才是官员。这些官员无论官阶大小,今日都不敢跑到前面去,非常老实的呆在民众最后面,今日出场的是谁?皇帝皇后皇贵妃(贵妃母凭女贵,这几年凡是大事,她一定会在场)、太子太子妃、上将军和十三公主以及两个小祖宗公主王爷,文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