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女生耽美>晴光好> 淑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淑妃(2 / 3)

戒的人,这才对她这般礼遇。但她这般虔诚,柳茵茵倒是不好不应:“只要娘娘愿意,茵茵一定常来。”

走的时候淑妃便送了许多东西给她。有淑妃带头,之后宫中其他妃嫔或多或少都送了些赏赐,柳茵茵的手里也慢慢有了点积蓄。

“若是你愿意,以后得闲的时候多来陪陪淑妃吧,她平日里也不喜欢和旁人走动,却好像挺喜欢你的。”回去的路上,六公主拉着柳茵茵的手,不无感慨地叹息。

“好呀。”她本也答应了淑妃。可六公主与淑妃如此亲厚,倒是让柳茵茵惊讶,但皇家辛秘那么多,她却不敢多问。她不问,六公主却不是个藏得住事的人,自言自语道:“细论起来,淑妃娘娘算是我母后的堂妹,我的姨娘。”

“啊?”柳茵茵惊叹,片刻后反应过来,怪不得五皇子与长乐殿走动这样频繁,皇后母家进宫拜年旁的妃嫔都没有节礼,只有淑妃得了。

六公主看着她,道:“我外曾祖父是安国公陈冲,你可听过他么?”

“听过的,真的呀。”柳茵茵大为吃惊。大波朝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髻小儿,大约没有不知道安国公陈冲其人的。先帝雄才大略,但他幼年继位之初时,大波朝正逢内乱外患,陈冲是先帝初期的状元,经历过短期六部和外放后被先帝一路提拔至中枢宰相,在陈冲的竭力辅佐下,不过十年间大波朝重整吏治,整肃军纪,为抗击北胡涌现并提拔了一大批将帅之才,这些人后来大多都参与了卫蜀道之战,击溃后楚大军拱卫京师,大波朝从最初的低迷中走向了中兴。陈冲逝世时,先帝亲自前往吊唁。在民间,话本说书的对陈冲的事迹渲染得已近乎神话程度。

只是当今皇后出身陈氏,这种事情在京都大约人尽皆知,但是到边陲乡野却鲜少有人知晓了。

六公主点头:“当然是真的。”

柳茵茵不由露出肃然起敬的表情来。

“陈氏本家在安阳晋城,也算是当地的望族,在京里却没什么根基。外曾祖父最盛极一时的时候,朝中半数都是他的门下,又执掌相印,皇祖父破例封他为陈国公,世代袭爵,是陈家最鼎盛的时候。”那时万人空巷,陈家的门庭可见如何炙热。六公主神色渐转,“可惜他走的太早,等到我外祖父成年那会儿,朝堂已经变了,陈家在朝中的根基也不复从前了。我外祖父没什么本事,好在顺利袭了爵,我母亲也当了皇后。”

柳茵茵听着这样辉煌的家族史,咂舌道:“这样不是很好吗?和淑妃有什么关系呢。”

“本来这样是挺好的,虽然不复往日荣光,但守着基业慢慢过日子就好了。可淑妃的祖父,也就是我外曾祖父的兄弟,突然说要把淑妃送进宫来。他们那一支当年就留在了晋城,一直都是相安无事的。我母后那时已是皇后,已经有了我大哥和四哥,宫里虽然新人不少,却也没什么风波,何必一定要送个美人进来。听说我外祖父气得不轻,但是最后人还是送进来了。”

这些都是陈年旧事,大家族的分分合合,交集了太多的利益纠葛,很难说的清楚。柳茵茵虽然人小,却也见过不少这样的事。普通百姓家里人多尚且事多,何况这里牵扯到皇家。也许晋城陈家觉得京都的陈家已不复从前的辉煌,而皇后的光环之下他们能取得的利益甚微,他们需要的是一位来自本家的贵人,为此不惜得罪皇后得罪京城的陈家,也可能当时家族已经走到了岌岌可危之境,只能靠出卖女色挽回余地。当然这些只是柳茵茵的胡思乱想,无论是哪个陈家,她都不便谈论。

柳茵茵不好深问,十分中肯地道:“我看淑妃娘娘人挺好的。”

六公主难得有个倾诉的人,学着大人那般叹了口气:“是啊。母后说,她母亲生她时难产死了,我那不知道排行第几的堂舅舅过了一年便又娶了一个。有了后娘就有后爹,她在本家的日子过的可不咋样。”

柳茵茵好奇问:“那怎么还选的她入京呢?”

六公主淡淡道: “当然是因为长得美。”

柳茵茵顿悟,想起淑妃的面容,若是再往前十几年,才十六七岁正值豆蔻年华的淑妃,一定是容色倾城。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容色,才会让晋城陈家觉得不可辜负吧。

六公主叹气:“我不曾听她抱怨过,但母后有一次叹过,说美貌于她并不是好事。晋城的本家只想她帮衬家里,根本不管她过得好不好,外祖父又因为之前的事情对她并不满意。她很为难的。其实她人很好的,我小时候母后忙,她经常帮着照顾我。”她说完又叹了口气,踢着地上的石子,低低地吐出一句,“偏偏我五哥不成器。”

这话柳茵茵却不敢接,她只是突然想起那日五皇子说起自家小舅时的神情,想来便是他外祖家非一母同胞且亏待过他生母的某一位,他却当人家是嫡亲舅舅的炫耀。再看今日淑妃的模样,她生性淡然,自己宫里的事务都不爱理会,一心问佛,不知道是对管教五皇子的事原本就无所谓,还是已经失去耐心。

柳茵茵便劝道:“我师傅,就是原来佛来寺的住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