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掌事按照易璃的信中吩咐派人满州城购买收募物资,车、船、骡、马,木材,绳筐,油纸,羊皮、板车……
为防止百姓不信,穆掌事更是细心安排将宋氏的标识商旗插上。
那些进入领州的妇人老幼,也随着领队的妇人,听从宋氏商铺的人安排,与客栈民户落脚。有了安息落脚之处,这些人也心中挂牵要随易璃去徽州治水的家人。
听闻宋氏购置治水物资,更是主动帮忙,搓麻结绳,制伞制筏,输运物资。
领州自放开关卡后,领州上下大小官吏也极配合,对宋氏过往运输救灾的车队出城,只要看到宋氏商旗一概放行。
易璃也对穆掌事办事的效率之高感到震惊,除此之外让她意外的是领州州府大人居然随着穆掌事一同来见她。
这于大人这些年能往上走,全凭能舍得出脸面,这次徽州遭逢百年难遇的雨灾,为防当年三州之乱重演,朝廷极为重视,更是下令他州必须全力支援徽州。
领州离徽州最近,这次苦差难免就落到于大人身上。府库无存粮,官家不出力,领州境内世家豪族又怎肯做这些为他人砌墙贴瓦,缝衣绣嫁的事情。
于是任凭徽州那边怎么上书,明里暗里刺他袖手旁观,他只做些微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事情。只要守住领州不乱,事后朝廷也不会究他错处。
虽然如此,于大人对徽州的州府齐铭文心里暗恨牙咬,姓齐的明面上装的热血滔义,实质上是个万年难出的阴险小人。不但锅甩得飞起,暗里还阴坑拉其他人下水,臭不要脸,一天一上文,连他每日装了几袋沙石,又被水冲走多少,都要细细奏与朝廷。
如今领州宋氏出头,那这功劳无论如何不能再被姓齐的白抢去。
易璃下了车架,略躬身向这位于大人施礼。
"襄城宋氏见过大人。"易璃道。
这位于大人年约四十多岁岁,身材欣长清瘦,外貌颇有清儒的气质,只是此时目光却痴迷一挪不挪的盯着易璃。
站他旁边的穆掌事轻轻咳了一声,"于大人,这便是我们主家宋夫人。"
于大人清醒过来,后背莫得凉了一下,这就是当今宋氏的实质上的家主,未料这位宋氏寡妇居然如此年轻貌美,单她手上的宋氏就不好惹,何况背后还有赵王的势力。
"夫人见谅,听闻宋夫人这次捐助徽州治水,可谓女中义士,更没想到夫人容貌也这样卓绝,真乃世间奇女子。于某刚才失态了,实在是对夫人的佩服敬仰,夫人莫怪。"于大人面上已恢复了仁者君士的神色。
"大人过赞了,宋氏不过略尽绵薄之力。"易璃淡淡说道。
"夫人这是雪中送炭,济民与水火。于某这些时日也一直心中甚为忧焚,可惜领州自身实在艰难,始终出不上力。如今遇到夫人豪义,可谓两州百姓之幸。请夫人容许我代两州百姓谢过夫人。"说着,于大人竟不顾尊卑身份,向易璃作礼。
至此易璃已明白他的意图,这于大人不顾朝令,先前设关卡驱逐徽州百姓,此时却摇身一变,变成思忧百姓的父母官。不过是看中宋氏出面,想要抢功。
对宋氏而言,相比浮名,更重要的是做事。故易璃只一瞬就决定了,"大人如此忧心忧民,此后的事,便劳烦于大人和穆掌事费心了。"
于大人闻她言,眼里难掩惊喜之色,这位宋夫人如此好说话,若是能搭上她的关系,何愁他日后不能平步青云。"宋夫人如此高义,于某必然上表朝廷,为夫人争一份功赏。"
"此乃小事,大人不必放在心上。"易璃既做了事,这些虚名有了也罢,没有她也不在乎。
徽州地势多洼平,若是往年,风调雨顺,实在是个好居所。但今日,举目过去,水积路淹,它的地势西南高东北地低,这就导致水患急湍难解。
易璃再回去的时候原来的路桥已经被洪水淹没。
但是,再大洪水,对重返徽州的百姓来说,都没有他们不能再返故里可怕。这些原本被吓得四散奔逃的人,此时却凝聚起与天地抗衡的勇气。
从领州至徽州的物资源源不停,杨军卫等人组织教授这些民夫已号令、手势、旗帜为信号,首尾传递信息。
万千百姓如永不停歇蚁群奔走,在徽州这片洪水之地上挖沟砌渠,架桥铺路,成吨的巨石铁器捆竖投下洪流里,将洪流分道减缓,引入沟渠。
徽州府衙的人一直在忙碌,水势难退,上源的堤坝已经被加高至近百尺。早前被搁置否决的决堤泄洪方案再次被提出来。
然治水的人分成两派争论不休,"现在雨势已经缓和下来,可以把堤坝再加固加高,坚持过这些时日水势自然会缓和下来。现在决堤前功尽弃。"一名中年男子说道,他是时任工部侍郎□□的内侄刘鄯。
"可是现在人手不够,水堤还能支持多久不能确定,现在外面到处在传官府要决堤泄水的消息。"陈思缪愁虑道,前些时日也不知从哪里漏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