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本事还是?
蔡初年放下梳篦,侧头看向阿柳试探的问::“你觉得此事与常阳有关否?”
“回姑娘,属下觉得有关。”
“哦?”蔡初年眉头微挑,“说来听听。”
“回姑娘,当年太子因错被废,波及了许多朝臣。唯独常阳从小小幕僚做到礼部郎中,要说其中没有问题,属下不信。”阿柳瞄了眼蔡初年,见她神色没有变化,继而说道:“只是我们安插的几名暗桩都尚未摸清常阳背后所靠之人是谁,可见此人一斑。”
阿柳其实有个猜测,常阳投靠之人乃宫中贵人,甚至多有可能是废太子的亲妹太宁公主。
只是这事需要证实,以免影响姑娘判断。
纵使阿柳不说,蔡初年也猜到些,眼下对方做了这个局说不准还有后手!
明日亥时前她要想出办法解决,不然难逃一死。至于旁的……暂且走一步看一步吧。
“阿柳。”她将人唤到跟前,贴耳吩咐了几句后,问:“查这些需要多久?”
阿柳看了眼刻漏,说道:“回姑娘,不出两个时辰。”
四个小时,倒比她预估的时辰少。
“好。”蔡初年点头,“有劳了,你去吧。”
“是。”
话音刚落,蔡初年眼前就没了人,她看着空荡荡的四周再次感叹:原来影视剧里说没影就没影的暗卫,是真实存在的。
这样的人武功得达到什么程度。
“桃符。”她敛起思绪,轻声唤道。
名义上去看点心的桃符其实一直守在门外,听到姑娘唤她,推门而进,“姑娘。”
“你先帮我梳发。”妆奁右侧雕花木窗半敞,丝丝湿意飘进屋内,她捧起手炉轻声道:“过会儿你去备马车,我们出府一趟。”
屋内熏香味道散的差不多,桃符关上窗走到她身侧,问道:“姑娘是要去赤阳侯府么?”
虽说赤阳侯府的禾小公子与姑娘自幼一起长大,赤阳侯与侯夫人对姑娘也颇为喜爱,但姑娘去赤阳侯府寻求帮忙,倒不如传信给老太爷。
如是想,桃符便也如是道:“姑娘与其找赤阳侯帮忙,还不如传信回白府,老太爷知晓一定会帮您。”
“谁说我出府是找赤阳侯的?”蔡初年透过镜子看着桃符,笑了笑:“我出府,自然是去打探消息的。”
“打探消息有阿柳,姑娘为何还要亲自去?”
蔡初年没答,而是故作神秘道:“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蔡初年准备妥当去请示了王氏,从正院出来时恰巧遇上一男一女。
男子约莫十七、八岁,长相周正,仪态挺拔颇有几分文臣之感。他身后的小姑娘长相清秀,弯眉明眸,琼鼻朱唇,两边丸子头上绑着粉色丝带,丝带尾端坠着小金珠,一走一动间透着活泼可爱。
瞧着不大,应当与原主年岁差不多。
桃符见到两人行礼道:“大公子,四姑娘。”
蔡初年记忆里没有这两个人,听到桃符的称呼,记忆里才多了这两人的身份名字:嫡子蔡嵇与嫡次女蔡元夕。
嫡庶有别,按着规矩她得行礼。
于是她福了福身,淡声唤道:“大哥,四妹。”
蔡嵇瞥了眼蔡初年没说话,冷着一张脸朝厅堂走去。
“大哥哥他不知怎么了,今日从回来就一直臭着张脸。”蔡元夕盯着蔡嵇背影嘀咕道:“好似谁欠了他百八十两。”
蔡元夕不清楚今早发生的事,自然也不明白自己大哥为什么一回来就臭着脸。
她不清楚但蔡初年清楚,想必也是被今早的事影响了。
她收回视线转头对着蔡元夕,福了福身子道:“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好,二姐姐慢走。”蔡元夕目送人离开正院后,脸上笑意淡去,转头看向自己的婢女:“忍冬,今日府中可是出了什么事?”
忍冬心虚道:“姑娘您莫要乱想,要是出了什么事,奴婢一定会告诉您。”
蔡元夕狐疑的盯着忍冬:“真的?”
“自然……是真的。”
*
蔡初年出了府便坐着马车前往京城最繁华的街道,北华街。
马车一路行驶最终在北华街乃至整个京城都最赫赫有名的茶楼——天福茶楼前停下。
蔡初年为防止有人认出她,特意戴着帷帽,连桃符都蒙着面纱。
甫一进茶楼,那种古韵扑面而来。
天福茶楼是百年老店,楼内共有四层,每层布局都是雕梁画栋,别具一格,大堂中几根朱红柱子上还雕刻着朵朵祥云。
“两位是要用点心还是用饭?”店小二见两人衣着不俗,立马跑过来热情招呼。
此时未到晌午,大堂坐着的人也不多。
蔡初年眼神掠过大堂的人,淡声:“上几样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