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他猜想,或许是个西洋人。
-
出了承乾宫,梁九功问康熙:“皇上,咱们接下来去哪?”
康熙看着天色伸懒腰,“不早了。”
“那咱们是回乾清宫还是?”
康熙忖度后说:“去延禧宫。”
梁九功“诶”一声,跟着康熙一个急转弯,两脚忙不停,走在后边还歪着脑袋纳罕,怎么还是延禧宫,本以为这几天忙着政事,把延禧宫那位忘在脑后了呢。
正思绪翻飞,听到前头的康熙对自己解释说:“离承乾宫近。”
梁九功听了只想笑,这种多此一举的解释太刻意,皇上也是洞悉人心的行家,竟不自知吗?
两人走到一半,闻到凉飕飕的空气中盘旋着芬芳花气,都感到心旷神怡,精神一振。
待延禧宫人通传进去,康熙已迈步走进去老远,左右张望,但见沿着台阶两侧各摆了几列粉紫菊花,在夜风中傲然娇放,檐下挂一排朦胧风灯,下坠流苏穗子簌簌摇动,橙黄烛火摇曳花影,头顶的银杏叶子在风中盘旋落地,金色小扇撒了一地,也像夜空的微弱星光,这星光康熙肩头也有一点。
康熙观之,眼前景象煞是梦幻迷离,像闯入秘境。
惠嫔肩披薄衣出来迎接,一抹灯光虚虚照在她脸上,康熙瞧她似是比之前清瘦,但眼波流转,自带妩媚光华,显然,她过得很好。没有他,惠嫔依然能把小日子过得虎虎生风,他一向很佩服她这一点。
“皇上。”惠嫔行礼。
-
听到外面窸窣人响,卫素瑶握着筷子的手一僵。
郭师傅正站灶台旁边试吃新做的糖蒜,很是满意,想问卫素瑶要不要来两个,却见对方怔然。
“怎嘛,今天的米粉不好吃?坨了?”
卫素瑶抬头说:“好吃!我是听见外面声音,是不是来人了?”
郭师傅笑说:“管他的,糖蒜要不要?”
卫素瑶毫不犹豫说要,郭师傅便用筷子夹了两个小蒜搁在小瓷碗中,端到卫素瑶手边。
一切圆熟而亲切,卫素瑶感觉仿佛置身于下班途中的路边小馆,在酸凉世界里得到了温暖和慰藉。此刻不需要讨好谄媚,也不需要防备警戒,卸下面具认真嗦粉吧。
她先舀汤喝,斯哈出声,鲜美极也,接着把筷子插进米粉,搅一搅,汤粉和匀,充分入味,然后一边嗦,一边侧耳聆听外面动静。
先听到男子声响,她猜想会不会是康熙来了。怀疑阶段,又听到沛亮的公鸭嗓,和其他小太监是非常不同的音色,确定是梁九功无疑。
之后便静了。
她想到自己屋子里熄了灯,惠嫔也不知道她在此处加餐,完全可以高枕无虞。
米粉就着小料和汤汁,被她一顿风卷残云,连汤也不放过,盖着脸喝光。
宫里吃食太精致,好久没吃这么接地气的东西啦,不要太满足。
夹起一片糖蒜,放在嘴里嚼,酸劲而带甜的滋味在舌尖阵阵爆开。
卫素瑶发表评价:“郭师傅,我喜欢您做这种民间小食,有家的味道。”
“卫姑娘这话夸到我心坎上了。”郭师傅乐呵呵瞧她一眼,看见碗里早就空空,惊讶道:“哟,已经吃光了,可还饱么?”
卫素瑶其实只八分饱,但她不敢晚上吃撑,因为这具身体这张胃从来习惯吃完第二餐就保持空腹。她上回夜宵吃得饱了点,半夜反酸得只能坐起来。
于是她说:“饱啦,明天我还来啊,要多一点肉沫。”
郭师傅笑她:“你的脚伤得这样,还来赏我光,我做膳房太监做到这程度,实在满足了。”他回头看看窄小厨间,忽说,“回头我得在这摆张桌子,这样你来吃东西好有个地方坐,今天这样坐灶台上,终究不像样。”
卫素瑶想象场景,“那不是像小馆子!”她开始奇思妙想,“最好门口挂个牌匾,郭记小吃。”
两人哈哈笑,气氛融洽热闹。
忽闻冷不丁的一声,平白挤进这热闹中,“什么事情这么好笑?”
月白衫子团龙纹从门框外的暗中涌入,门口落进一片银杏叶子。
卫素瑶哈哈笑容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