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宁城,北门外。
侯德夫意气风发,指挥着录事史规划土地。
风向是必须注意的问题,侯德夫仔细问过益宁城的居民,了解了风向,将茅坑的位置定在下风口。
这一节万万不能错,否则流民们得顶着臭味生活,会骂人的。
空地也规划好,用石灰撒出了线,让流民们必须照此位置搭建木板房。
时间仓促,不可能讲究什么榫卯,钉子的大量使用在所难免。
在这个时代,钉子是一种奢侈的配件,一般就是大门上、棺椁上使用,普通木匠用钉子,会被师父骂得狗血淋头,“钉子木匠”在这个行业是骂人的话。
当然,事急从权是另外一回事。
没办法,滇池的风还是很大的,不钉牢了,搞不好睁眼就仰望星空了。
西洱河的流民,男女齐上阵,抡着锤子努力钉着钉子,一块块木板渐渐成了房屋的模样。
这年头的农户不容易,各种各样的技能都得学一点,钉简单的板房真不难。
一排排笔直的板房拔地而起,一张张简易的木床在简陋的屋子里摆上,罗忠戌带着大都督府仓曹府、仓曹史将被褥与衣裤发放到户时,流民们麻木的面容上,终于现出了一丝笑意。
“董朋飞、董飞云携全庄老幼拜谢官爷大恩!”
一老一壮,两名男子叉手行礼。
董,是西洱河大姓之一。
这两父子有名字,还稍有讲究,称为父子连名。
白蛮与汉人接触最多,上层多半是汉蛮双姓同时使用,有汉名的多是有地位之人。
再怎么有地位,也免不了蒙难之时。
沦落到抛弃家业、翻山越岭来当流民,遭遇的难题肯定小不了。
“你们要感谢的,是大唐,是当今陛下,然后是昆州大都督府、昆州、益宁县,懂?”官宦子弟出身的张顗立刻纠正了董家父子的话。
听上去感觉发腻的话,却代表了立场的绝对正确,必须声明了。
董朋飞、董飞云立即改口。
张顗挺了挺并不存在的小肚腩:“本官是昆州大都督府司户参军张顗。即日起,你们不再接受单纯的赈济,改为以工代赈。”
“意思就是,你们不再接受救济,而是以出工出力的方式换取食物、酬劳。就是你们眼前这条道,尽量拓宽到能四车并驰。”
现在不是躺平的时代,能堂堂正正做事,谁愿意受人施舍?
董朋飞立刻表态:“小老儿自当率同庄竭力而为。只是,道路漫长,庄上人手恐有不足。”
张顗摆手:“尽力。”
能告诉你们筑路都是临时起意么?
按长史的规划,你们本应该去修堤岸的,是觉得冬日水冷了才临时换成筑路。
至于那一百府兵在侧驻扎,董朋飞、董飞云父子及同庄的人不以为意。
换成自己,有来历不明的人在侧,防备也是必然的。
……
柴令武乐于看到大都督府的参军们主动请缨,为指引西洱河流民出力,这总比无所事事强。
爨志远抱着膀子,口气里满满的幸灾乐祸:“西爨这些人呐!嘿嘿,照这么下去,早晚得亡于越析诏之手。”
倒不全是胡说,至少西爨的衰弱、越析诏的崛起是肉眼可见的。
柴令武古怪地看了爨志远一眼。
五十步笑百步。
若非本伯设法建了昆州大都督府,你东爨不一样得步人后尘,为南诏荡平,二十万人被迁永昌(保山)去?
而且,爨志远根本没想到,是此时并不起眼的蒙舍诏笑到了最后。
……
吐蕃,逻些城,红山宫。
二十岁的赞普“松赞干布”捧着热气腾腾的茶碗,慢慢品着酥油茶,安抚着自己动荡的心情。
后世的定势认知中,觉得茶是于文成公主入吐蕃时带去的。
然而,在后世发掘于羊同故地的古如江墓葬中,发现于公元一至二世纪的茶叶残留,并已经过检测。
赞蒙(王妃)“芒萨赤嘉”轻轻将雪豹皮放在松赞干布腿上。
松赞干布并不是只有一位赞蒙,芒萨赤嘉是其唯一子嗣贡松贡赞的母亲。
(部分资料取材于白发布衣著《通俗西藏史》。)
此时的松赞干布,正全心全意与原先的高原霸主羊同争制霸权,却听得原苏毗国、现吐蕃孙波如起了一些反叛,心头难免不快。
苏毗伪国主“芒波杰孙波”已经被彻底赶出了高原,他怎么敢再度卷土重来?
就不怕这一次,有来无回么?
大论“娘·芒布杰尚囊”已经在都尔瓦堡将近一年不出了,难道是真的心怀异志了?
当初危难之时,年楚河娘氏替吐蕃挡住了羊同的进攻,才给了吐蕃喘息之机。
局势稳定之后,娘·芒布杰尚囊以口舌说服苏毗的复归。
这更让松赞干布忌惮了。
所以,小论“琼波·邦色”告诉娘·芒布杰尚囊被猜忌的话,并不全是假话。
娘·芒布杰尚囊觉得,自己可以半隐退了,再过上几年,完全交出权柄。
却不想想,什么是功高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