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吾不是故意要隐瞒汝的。”
李治宠溺一笑,快步走过去紧紧抱住了元华,“刚刚降马的时候可害怕?”
元华一滞,多久没有人关心她了,她浅浅一笑,“有汝在,吾不怕。”
“刚刚为何要做这么危险的事情,那件事明明就和汝无关,何必去冒险?”他想责怪她让她长长记性,可话到嘴边却变了味。
“吾不想侍寝,杨氏娘娘透露不知哪个奴才嘴欠在陛下面前提起了吾,陛下有意召吾侍寝,吾知道陛下一向喜欢性格温婉、内敛谦逊的女子,经此一事,陛下万不会对吾有任何想法了。汝说,吾是不是很聪明!”说到最后,竟有些得意。
李治轻叹一口气,松开元华,认真的看着元华的眼睛,“汝希望吾做皇帝吗?只有吾做了皇帝,吾才可以名正言顺娶汝!”
元华有些不知所措,和他相处久了她知道他对皇位没有任何兴趣,“可是,汝明明不喜欢那个位置的。”
“阿华,事到如今,由不得吾喜不喜欢,要知道,倘若我们的关系被捅出去,那就是死罪,不过汝放心一切有吾,吾知道该怎么做!”李治不是个傻子,从前他是不屑去争,可真要去争,他有七成的把握能赢,而这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得到他唯一的舅舅长孙无忌的支持,太子的地位可以说是岌岌可危了,只要稍加施力,便可扳倒,一旦太子倒台,长孙无忌将起很大的作用。
元华坚定的点点头,“好,听汝的,这些年杨氏娘娘和吾阿娘也积累了些人脉,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说,她们会帮汝的。”
李治会心一笑,轻轻整理元华有些凌乱的发髻,“嗯,汝只要负责信汝就好了!”
————————————
自下定决心之后,李治就开始精心谋划,他暗地里派人去散布“皇帝欲废太子,立魏王”的言论,再加上魏王时不时的“招摇过市”,太子李承乾产生了极大的不安和危机感,再加上太子太傅的施压批评以及足疾的困扰,他即将崩溃。
至于长孙无忌,他最清楚他这个舅舅了,长孙无忌深得李世民的赏识和信任,一度被捧上了权力的顶峰,人一旦拥有了权力就会变的膨胀,长孙无忌也不例外,他虽然对李世民忠心耿耿,但是在面对后继之君时,他可不是没有私心的,毕竟这影响着他还能不能继续做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长孙无忌心里明镜一般,太子李承乾纵情声色,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几乎失了帝心,魏王李泰野心勃勃心肠歹毒,且他一向和魏王党不和,若真让魏王继位他日后怕是再难在朝堂上立足。所以一旦太子被废,他一定会转投性格软弱,不争不抢的晋王李治,倘若李治登位,李世民势必会因为李治的性格问题而挑选大臣辅佐,而这个大臣除了长孙无忌再无人选。有谁会比自己的亲舅舅更适合辅佐新皇呢?到时候他依旧是那风光无限的大唐第一权臣。
公元643年,李承乾终于坐不住了,他已经不相信自己可以顺利继位了,他想他不妨学学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逼宫,若是成了,也就永绝后患了。于是他召见了凌烟阁中的一名有功之臣侯君集,联合李安俨,杜荷,以及李世民的弟弟汉王李元昌,一起谋划了一场叛乱。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齐王李佑抢先造反,可李佑造反之后,不但没有制止李承乾的造反,而且还认为可以与李佑合作,借此机会直捣黄龙,并且声称自己的东宫距离皇城很近,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李承乾便派出他最信任的心腹纥干承基与李佑合作,最后李佑失败,李佑与纥干承基双双下狱。
李世民命人调查此事,得知李承乾竟然在策划叛乱,这是李世民最不愿意见到的“惊喜”。太极殿中,父子相见,早没了从前的亲昵,有的只是成者王败者寇。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看着他一手养大,寄予厚望的嫡长子成了这幅模样,心痛极了,“为何,汝就这么迫不及待?就这么想要这把龙椅?”
李承乾自嘲一笑,他并没有跪,一如当年受封太子时那般高傲,“父皇真的会让吾继位吗?怕是早有了废太子之心吧,当年父皇可以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吾为何不可?”
玄武门之变永远是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如今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提及,不禁怒火中烧,拍案而起,“闭嘴!”
李承乾嗤笑,“父皇这就急了?父皇能这么做,为何吾不可,难道要坐以待毙成为第二个大伯吗?”
李世民心痛的摇头 “朕从未想过要废了汝转立泰儿,汝也不会成为第二个大哥。”
“那已经不重要了,如今吾败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自兵败的那一刻起,李承乾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无论什么结果,他都会坦然接受。
李世民最后看了一眼自己幸苦养育了十多年的长子,强压下心里的悲伤,招来侍卫道,“废太子承乾为庶人,幽于右领军府。”
李承乾被带下去时候,空旷的太极殿只剩下李世民一个人,尽显凄凉,他打开案前的一副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