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返回。若是陛下不答应臣的这个请求,臣如果死谏不成,那臣宁愿辞官携带家眷归乡。也不愿意见到这天下,因为陛下不听臣等劝谏,而陷入混乱之中。”
于明远斩钉截铁的这番话,让傅远山与吕端二人,都不由得愣住了。而看着御座上,那座悬挂的匾额,一直都很沉默的黄琼也转过身。看着在座的几个人,黄琼却是轻声叹息一声道:“明远的苦心,朕知道了,也懂得的。还请明远放心,朕此次南下,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
“虽说天下安危系于朕一身,此言多少有些夸张。不过朕也知道,宁夏府的事情可一,不可再二。诸位放心,不会只身冒险。你们都是朕的肱骨之臣,朕不在京城,将政务交给你们,朕自然是放心的。朕只希望,你们三人要同心协力。千万不要自己内部,生出什么龌龊的事。”
“只有你们三人同心协力,朕在前面才可以放手施为。以往在京中,朕给你们做后台。但在朕外出时,你们三人在京城表现如何,便是朕最大的后台。朕相信你们能够做到,朕和天下百姓对你们的期许。朕一直相信,只要咱们君臣几人同心合力,这天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黄琼这番的话,几人还能说什么,只能报以苦笑。待离开温德殿后,傅远山和吕端拽住于明远,不约而同的埋怨起来。原本俩个人,还以为于明远可以劝说一下这位主。在二人看来,无论是那位伪帝是真死还是假死。朝中内外如今的形势,都不适合这位主在这个时候南下。
可二人都没有想到,于明远居然反过来支持。反倒是,更坚定了那位主南下的决心了。而听着二人的埋怨,于明远只能报以苦笑道:“我说二位相爷,陛下的性子你们不是不清楚。他若是下定决心,那是我劝说几句就能改变的吗?若是能劝的住,你们在京城不就劝住了?”
“咱们这位陛下,别看着年轻,可却是意志坚钢不可夺其志的主。但凡他下定决心的事情,岂是咱们做臣子的,能够劝得住的?更何况,这一路我都在琢磨,广南西路的形势。那边的事情,也许真的只能陛下亲临,才能安抚得住。老吕的确是能员干吏,这本事也是一顶一的。”
“可有些事情,是他能处理得了的?这奏折一来一往,至少要一个月还得多。二位大人,别忘了,广南西路可不单单是叛军和诸夷,周边不单单只有一个大理国。陛下虽说也给老吕足够权利,但问题是老吕那个人你们知道,稳是稳了一些,很多时候需要背后有人推他一把。”
“广南西路那个鬼地方,你们不要看偏安一隅。但内诸夷杂处,外有两个虽说是小国,但实力却绝对不算弱的小强。如果不能在短时日之内弭平,恐怕会后患无穷。到时候劳师糜饷,会永无止境。甚至还会牵连到湖广南路。这个时候陛下南下,对天下大局来说是一件好事。”
说到这里,于明远神色变得冰冷的道:“的确,现在还有几个毛贼不老实。如果陛下不在京城几日,这天下就要乱了的话,那我们这几位可就成尸餐素位,还有何颜面坐这个高官?若是有人想要趁着陛下不在京,搞出什么事情来。咱们这几位若捏不死他,也辜负陛下厚爱。”
听着于明远口中杀气十足的话,在看着这位进士出身,却是驰骋疆场大半辈子的新任枢密使,署理殿前司马步二军都指挥使,可谓是如今大齐朝军权集于一身的,如今这军界第一人,一脸的冰冷和杀气。除了苦笑连连,知道于明远说的也是实话,傅远山与吕端还能说什么?
而接下来的日子里,黄琼几乎天天将几个人,或是一同召集到宫中,或是分别找某一个人谈话。一直到离京的前一日,黄琼还将于明远与高怀远,这对未来的翁婿召集到温德殿,整整谈了大半天的话。当然,除了政务之外,黄琼还是第一次与于明远,谈起了两家的亲事。
听到这位年轻帝王,公开征求自己意见,于明远其实也是无可奈何。高怀远的确给他留下印象不错,为人精明能干,并没有什么坏习惯。肯读书,做事也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与京中那些纨绔子弟相比,无论是才干还是能力都的确是一流的。可问题是,印象不错归不错。
但高怀远的身份,依旧让于明远有些头疼,或是不喜欢。不仅仅是他勋贵的身份,也包括他那个南镇抚司都指挥使的身份。只是面对女儿喜欢,金城长公主的整日里,对自己一家人的嘘寒问暖。心疼女儿的于明远,最终还是在李秀劝说之下妥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