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能做到老板助理不是没有原因的。
江梦萦感觉,张助似乎属于那种任他待谁都是和颜悦色,令人如沐春风,但是心里对很多事还是有所衡量,只不过即使他拒绝,也是毫无声色、或说极谙为人处世的圆滑之道,让人轻易就能够接受。
只是没想到,话题逐渐跑偏。
张助让她称呼张哥,却还真有几分贴心哥哥关心妹妹的架势。
除了关心的话题过分跳脱。
若是江梦萦再有个两年的职场经验,或许还能察觉出些许僵硬。
张助镜片下的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线,过分热情:“小江是本地人?”
“啊对。”
似是提前预判到她的答案而准备的对话,张助话头快的像是根本没思考过:“真巧,咱们老板也是本地人。”
这点江梦萦略有耳闻。
毕竟谢极由的知名度高,提起他的人偶尔聊起两句,或许哪次听到时就入了脑。
不过倒是没想能跟老板扯上多大的关系。
黎江好歹两千多万人口,下属区县之间相隔也不近,光高铁站都有好几个停靠站点,更别说即便都在主城,不同的区也会有各自的经常活动区域。
说起来家乡何处。
对方都对自己发问了,作为礼貌显然也应了解人家的基本情况。
江梦萦没接张真让努力往谢极由身上引的话题,反而移向了他:“张哥你呢,也是黎江人吗?”
张助欲哭无泪,苦笑笑暂时放弃谈话主动权:“啊?……我也是啊。”
“真巧”,江梦萦叹,“没想到也是老乡。”
话说完了才意识到好像哪里不对劲。
张助也是本地人。
那么,对话的正常逻辑,难道不是:啊,你是黎江人,真巧,我也是。
这样子的吗?
怎么会有人在遇到与他自己有共同点特征的问题上对自己避而不谈,而是推出个不怎么相关的人,说啊好巧,他也是呢?
谢极由对张助的影响还真是深入骨髓。
或者说张助本身就是他的小迷弟,对他有种与生俱来的偶像滤镜。
就像追星女孩们到哪都要安利自己的爱豆。
没想到张助一大把年纪了,私下里还是个追星男孩。
不过他追星追的可幸福多了,都做到人家助理了,在办公室的时间比在家都长,不知道一天到晚面对着谢极由会不会哪天就没有新鲜感了。
不过若只是看脸的话,张助找到下一个能这么死心塌地的确实有点难。
毕竟谁也不会否认,谢极由那张脸是真的能打。
既然知道大家同属一市,话匣子打开相对就容易得多,江梦萦:“张哥你是哪个区的呢?”
张真让想到个曲线救国的机会,又恢复了些神采奕奕:“就你们学校的北滨路附近,有个叫阳光人家的老小区,我奶奶在那门口开了个抄手店,好多年的老店了,有机会带你去我家店里尝尝。”
说实话,这话可以说是掏心掏肺的真诚了。
本来江梦萦还担心打探到区会不会对人隐私有所冒犯,毕竟在她看来他们算不得熟,虽然经常可以打上照面,面对面讲话实则是第一次。
因而充其量也就算个有点交集的陌生人。
三两句话,她这个小新人都能被老板跟前的大红人邀请到家里的店了。
张助还当真是随和到了可怕的程度。
他说的那个小区江梦萦很熟,毕竟和她家的小区左右相邻。
抛开大学不谈,她从小到大也住了十几年。
至于老抄手店,江梦萦好像还真有点印象,“是那个黄阿婆?”
“对对对!”
江梦萦竟是知道的,若说之前一直是帮老板牵线搭桥的话,这会张真让是真的想交她这个朋友。
任谁一说就能对自家店有印象,还能叫得上名字,真的很难不动容。
江梦萦开心道:“那我还真的去过几次呢,没想到这世界还挺小,店里味道很棒,怪不得那么多年客流一直源源不断呢。”
张真让都快有些脸红:“哪里哪里。”
“说起来张哥你奶奶人真的很好”,江梦萦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笑,“我每次都会让她多放辣椒,阿婆都不吝啬,说起来我还多吃了你家好多辣椒呢。”
这小姑娘有点意思,真诚开朗不做作,还懂得交流的艺术。
相处舒适感极强。
再加上这副清甜的长相,一双眸子似是生机盎然的春水,青春的活力和潋滟的光芒交织,年轻女生的灵动尽显,而窥见成熟女性的妩媚动人似也不难。
他丝毫不怀疑谢极由的眼光。
眼高于顶的人,欣赏的人自是有他独到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