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小回转25(2 / 3)

前排落座。牧冬尧进入大报告厅时,可选的空位已经不多了。她环视一周,最终选择了中间区域靠近过道的座位。

不一会儿,整个报告厅便坐满了人。

听众席的灯光渐渐暗了下去,讲台上的光线反而变得明亮。

一位穿着随性的老人从讲台侧边登场,听众席顿时响起掌声。

老人赶忙举起双手,向大家挥手致意。从牧冬尧的位置,看不太清他脸上的表情,只能看见他的头发已经花白。

主持人递上麦克风,老人弯腰接过。

“大家好,我是陈睿清。还没来得及给大家讲什么,就得到大家这么热烈的掌声,实在感谢大家的厚爱。”

陈睿清的嗓音略显苍老,语调却是幽默而诚恳的,让人如沐春风。

他的话引得听众们浅浅一笑,现场迅速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讲台。

牧冬尧也不例外。

陈睿清不紧不慢地操作着电脑,把分享会要用的PPT投影到大屏幕上,嘴里一边念叨:

“这场分享会,我原本是不想办的。我们拍纪录片的人,大多习惯了低调、耐得住寂寞,但把低调的事搬到明面儿上,难免有些自卖自夸的味道。”

“但是我的好朋友一语点醒了我——拍纪录片的人之所以习惯了低调,是因为忍耐不住的人早就转行了。而这些转行的人里,其实有不少其实是纪录片的好苗子。”

“所以我想,这个分享会还是要办的。我不知道坐在这儿的人,有多少是为了听干货知识——抱歉,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今天我不讲知识,只是分享一些职业生涯里让我印象深刻的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让喜欢纪录片却对行业缺乏信心的小朋友们鼓起勇气,遇到困难也能坚定地走下去……”

他的声音太温和,像是一束和煦的阳光,不受阻碍地照进人心里。

四十分钟的分享会,一眨眼就进入了尾声。

陈睿清把剩下的时间交给听众提问,现场顿时有许多人争相举手。直到工作人员把话筒递给第一个获选提问的人,牧冬尧才从陈睿清的讲述中回过神来。

提问的是一位坐在同区域后排的小姐姐,接过话筒后,首先向工作人员道了声谢。

“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陈导,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都需要经费,而您刚才也提到,初创工作室时,由于缺少作品支持,拉投资时屡屡被拒。这也是许多新人导演所面临的困难,请问您能给一些建议吗?”

牧冬尧心头一动。

这也是她目前存在的疑问。

陈睿清耐心听完,举起话筒。

“好,谢谢。这的确是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我的建议是,不要因为一次被拒绝而气馁,努力拓宽自己的圈子。世界这么大,不管是和自己同频共振、欣赏自己的人,还是觉得你有商业价值,愿意投资的公司或者企业,你总能遇上一个。”

他顿了顿,又补充:“当初,第一个愿意给我投资的人,是纪录片界的一位前辈。他自己出钱创立了一个‘青苗基金’,用于帮助他看好的新人。虽然这位前辈现在已经不在了,但我一直把这个基金延续了下来。”

“不过,获得我的支持,首先需要你有勇气站在我的面前,把你的实际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我——只可惜直到现在,还没几个人这样做过。”

提问的小姐姐莞尔,“您的名声在外,我们只有膜拜的份。明知道自己肚子里没有墨水,谁敢向李白请教作诗呢?”

她的比喻生动形象,听众们听完都笑了。

轮到下一个人提问,牧冬尧也举起手。但陈睿清似是为了照顾全场的人,剩余的提问名额分别给了坐在不同区域的观众,她没能抢到机会。

提问环节结束,分享会也就此落幕。

听众们纷纷退场,陈睿清也在同行人员的陪同下,从前门走了出去。

要不要跟上去?

牧冬尧看着陈睿清的背影,短暂地犹豫一瞬。

她新列的拍摄提纲删删改改,尚未形成完整的文件,目前还拿不出手。但是和陈睿清导演接触的机会,对她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况且陈睿清也说,希望有想法的年轻一辈能鼓起勇气自己去找他。

哪怕没能得到支持,她作为陈导的粉丝,能与陈导说上一两句话,也该心满意足了。

思及此,她不再迟疑,闷头扎进人群。

“不好意思,借过一下。”

她以最快的速度来到前门,四下环顾一圈,看见陈睿清的背影在拐角处一闪而过。

牧冬尧快步跟过去,一门心思想着自己见到陈导第一句话该说什么,没注意拐角处突然冒出一个高挑的人影。

再刹车已经来不及,即使收了力道,她仍然与对方撞了个满怀。

“抱歉,我急着找人。”她赶忙道歉,却在看清对方的同时微微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