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公主要被追封摄政王了。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不仅在早朝上引发了诸位大臣的震惊不解,还如同一阵风一样很快传遍了整个大夏。
人类实在是很健忘的一个族群,所以需要历史记录的存在来时刻提醒以前犯过的错以及创造的辉煌,以此来吸取教训并创造更高的成绩,虽然很久以后有些人被一群没有历史靠神话幻想做历史的强盗弄的怀疑自己祖先的存在,但是不可否认,华夏民族的先人们创造了地球上最长久最可靠也最辉煌的成绩。
对于大夏的臣子而言,他们很心慌,他们不知道后世会怎样记载他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可是不管怎么记,好像都绕不开那个女人,现在皇帝甚至想要追封她为摄政王了,而他们反对的时候只能以她是个女人不能封王这一理由。
这个理由当然并不足以让皇帝退却,而朝堂之上并不是只有他们这些一心为天下(?)着想的,还有陛下的拥护者、中立者以及以镇国公主为首的对追封喜闻乐见的,这些人在朝堂之上大声历数开国公主的各项功绩,一桩桩的反问若是男子是否可封王?
当然可以,那位不仅能封王,就是当皇帝都可以,那个小道消息他们这些能站在这早朝上的能不知道吗?你说一个女人都做到摄政公主,死了还是以帝王之礼下葬的人,死后还不消停——什么?是陛下不消停?好吧,只能忍了,谁让皇帝对整个朝堂的掌控能力他们无力反抗呢。
大夏是一个还很年轻的朝代,皇帝对整个朝堂的掌控能力很强,他们这些反对者都不敢在陛下面前说一句坚决反对的话,不仅仅事关前途,还关系着小命,历史上记载的那些帝王已经告诉他们一个真理,皇帝这种生物都是小心眼,他们遇到头铁的可能当时说“爱卿勇气可嘉”这些把人夸奖一通,但是注意了,你一定要比你怼的皇帝要活的长一点,活的短或者不小心犯了什么事,秋后算账就会如同秋风扫落叶一样的快速又无情,这一次的追封严格来说并没有涉及到朝政,成功了也就是在皇室里面再次拔高那个女人的地位,但是在大夏,开国皇帝依然是太祖,所以,在这个前提下,他们摸摸脑袋,觉得长的挺好的,犯不着为了一时意气丢了脑袋。
唯一一小波的抵抗力量没抗住,大势已去,追封就这么成功了,于是顺理成章的,镇国明公主承袭王位的议题就被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这一次,不希望这个三天两头在朝堂上当众锤人的公主成为王爷的就更多了,但是这位会锤人——真锤,皇帝还看戏就差磕个瓜子那种,这一犹豫镇国明公主就成了明亲王。
朝中大臣凑在一起开会,开始讨论,最后发现,这样也行,看看皇室成员,皇帝这一代除了那一个庶姐一个庶妹之外,就这一个镇国公主——哦,虽然还没办典礼,但是诏书已发,人现在就是明亲王了,皇室人少,到现在,唯一的王爷也就现在这个明亲王了,而且,让一个实权公主做王爷好像和以前也没差,只是名称变了变,明亲王管的还是朱雀军,也没把手伸到户部以外的地方,户部那还是拖欠军费太过,皇帝陛下都帮着兵部催讨了,据说要不是户部尚书实在没查出问题,陛下都想把他捋了。
在发现除了追封了一个摄政王,还有一个公主只有称呼改了,其它没有任何变化之后,朝堂又恢复了波澜不惊,百姓们看到官老爷都是很淡定的样子,他们也就跟着淡定,只是平时闲谈之时多了个皇家的八卦,多稀奇啊,女人也可以做王爷!
谈论着八卦,然后围观女工选拔最终结果的到来,这京城真是越来越热闹了。
至于两位长公主曾经相携进宫最后郁郁寡欢离去的事,很多人知晓,却没有人在意。
云平长公主叫来了自己的女儿周瑶,拉着她的手默默的看了她很久,周瑶是知道母亲进宫的事的,她还知道母亲回来之后把所有赶出了卧室在里面大哭了一场。
对于皇室的事情,她从小被人告知皇舅舅并不待见她的母亲,虽然她并没有感知到这种不待见,但是她还是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子。
所有人都以为周瑶应该和她的母亲云平公主一样对皇宫充满隐晦的敌意,实际上并不是的,她自小在习武上展现了很好的天赋,父亲母亲都说女孩子打打杀杀的像什么样,只有在宫里进学的时候,皇舅舅曾经鼓励她好好学,以后可以做大将军,这是唯一一个曾经认真鼓励她的长辈,甚至因为他的话,她在宫里进学的几年是她少年时过的最为充实的时光。
对于长辈之间的事周瑶不知究竟也无从评价,但不得不说,仔细想来,云平长公主除了皇宫去的少一些,公主府吃穿银钱甚至赏赐都没少过一样,周瑶有些不解,这不待见就表现在进宫的次数吗?
云平长公主放下周瑶的手,让她坐在身边,“你想要去从军,就去吧,你的亲事事已至此确实用不着急。”
周瑶敏锐的重复道,“事已至此?母亲,出什么事了?您在宫里受欺负了?”这不可能吧?宫里面什么消息都没传出来,发生的最大的事还是朝堂上下都沸沸扬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