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着令木匠将车上用具卸下来,就地选木造出来。
按照当下的匠人条件,明日能够将三脚耧车造出来,已经很了不得了。
那都是这十数个匠人齐心协力,分工协作的成果。
看到木匠,阿一就想起了墨家人:“不知秦国境内,可有墨家学派中人?”
卫鞅眼神微动:“阁下也知道墨家学派中人?”
“在其位谋其政,岂可尸位素餐,一问三不知。”阿一知道卫鞅其人的追求与忌惮,主动开口必定是想好了说辞,“曾闻某世界有人,独尊一家,而罢黜百术,多年以后,百术渐消而不知山外蛮国奉为圭臬,于是国门被破,天子被掳,只得割地而求一时安宁。”
一旁的慕朝云,听得眉头挑了一下,有些跃跃。
六六用脑电波对她说:“听这诡辩的口才,是你同道中人。”
“胡说。”慕朝云不同意,“我是个讲道理的人,哪里会诡辩这种旁门左道。”
六六:“……”
要不是见识过,她就信了。
一转头。
慕朝云清咳一声:“阿一,后事不可胡乱泄露,哪怕史册流乱,前事丧失泰半颇为可惜,也不可随意泄露。小心帝父派仙神前来,给你噤声,当个哑巴。”
六六:呐呐,她就知道。
这不是诡辩也是满嘴跑马。
还没接触过社会,完全听不懂潜台词,满眼清澈的小二:欸,还有这样的设定?他怎么没看到系统提示?
去翻翻。
被社会捶打十几年的社畜管理者,立马明白慕朝云明着训斥,暗地帮他佐证“独尊一家,罢黜百术”之策不可行的意思,很是上道地垂首做戏。
“帝女说的是。”
相信卫鞅转头就会思忖其中分寸,等到法家一说在秦国稳住阵脚以后,就会设法将实干的学派引进秦国,兴法而不废百术,想尽办法为自己所用。
法主而百术辅。
毕竟,他耗费毕生心血的事情,绝不希望太快断绝,最好就是百世沿用之。在能够稳住自己当前利益的同时,定然不介意再多思虑几步。
阿一清楚每个时代的每个决策,都有对当时时代的积极意义,抛开时代看决策是流氓,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可身为后世人,他也实在没有办法看百家争鸣的气象犹如昙花一现,后面就完全失落,甚至连记载都难找。
将此事丢到卫鞅头上,对方会比他们任何人都做得要好。
慕朝云怕卫鞅寻根究底,开口把阿一招走。
有些事情,埋下一颗种子就可以了,聪明人自己会催根发芽,过犹不及。
“木匠已在刨木,阿一你去盯着,小心别弄错了尺寸,还要从头再来,耽误功夫。”想了想,她又叮嘱一句,“还有,三脚耧车比较适合旱地用,我们水稻刚泡发,明日出芽后得先找地播种。”
他们这群经验没多少,理论更充足的人,是不是应该把流程顺一下,拟个流程图提醒自己要做什么比较好。
走一步想一步,容易浪费中间空暇的时间。
阿一停住脚步,问道:“水稻长成还需要好几日,实验田四块直接播种,剩下全部用移栽技术,实验不同数量肥料对产量的影响如何?”
稻谷在这个时期还是比较珍贵的粮食,并没有多么广泛种植,更多的是黍菽麦豆那几样,并且都是像种旱田一样,直接播种,引渠灌溉,还没开始有移栽水稻的技术,产量比较低下。
移栽技术和底肥的影响,千年历史发展可证,他们自身是万分确定的。但是施肥的数量,追肥的时间段和数量,他们并非专门的研究人员,并不知道数据,需要多次实验,不断验证,实验样本肯定需要更多。
“可。”慕朝云点头,“我记得南方有一种叫秧马还是秧船的东西,移植禾苗的时候,可以让农人坐上去,减少腰椎的损伤,减轻劳累。”
这玩意儿,也很有必要弄出来,造福百姓。
阿一马上就知道她说的是什么:“女郎说的是秧马,后世广泛见于长江中下游一带。若是种稻的话,有它的确会方便不少,省力省事儿。等木匠把三脚耧车做出来,我就把秧马的图纸给他们,让他们做好。”
秧马构造简单,很快就能造出来。
慕朝云眼里露出欣赏与惊喜。
没想到啊,测试问卷还真是给他们筛选了一个宝藏玩家。
“你顺着农耕要做的事情顺一遍,看看还有什么需要用到的农具,可以让木匠提前做好,也好腾出时间,让栎阳附近的秦人先受益,感受技术进步发展的好处。”
“明白。”阿一夹带私活,多补充了一句,“墨家素来好技术,说不定还能把人引来,帮忙打造更多农具。对了,还有研究土壤和栽种技术的农家学派,想必对我们的试验田也很感兴趣。”
卫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