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武侠修真>美洲日不落> 第十七章 兰芳:风云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 兰芳:风云动(1 / 4)

坤甸城……

这是一座除文莱城以外,兰芳最大的城市。

整个坤甸市的人口规模,按最新兰芳总督府统计,大概是在五十万人左右。

要知道按照龙武十二年年底的统计,整个兰芳人口也不过一百二十三万,也就是说,一个坤甸城,占了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

整个坤甸城,主要以橡胶,香料,水果,稻米,轻工业品等几项产业为主。

(只有少量武器维修厂,以及弹药厂,汉国内阁规定,凡是海外地区,哪怕是蓬莱,都不准拥有重工业,以维持强干弱枝的体系)

其中橡胶是整个兰芳最值钱的产业,年产值高达一亿五千万华元,是名副其实的金矿。

也是靠着橡胶产业,兰芳才能在短短七八年光景,发展的如此迅速,以至于在汉国国内,把兰芳化为行省的言论,一直就没有停过。

(海外领地在经济上有更多的自主权)

在兰芳有超过二百家的橡胶种植园,其中多数都是中小规模的种植园,年产值都在十万华元以下。

高的也才几十万,百万就是上限。

而在这其中,有五家最大,年产值都在五百万华元以上。

由五大家族执掌。

分别是叶,周,郭,黄,李。

其中叶氏最大,每年产值就占整个兰芳橡胶产业的十分之一,一千五百万华元。

其次就是同样千万级别的周,郭二家,这两家都算是兰芳的老人,与兰芳原各大家族,都属于联姻关系,可谓同气连枝。

至于剩下的黄,李两家,就属于典型的过江龙。

黄家祖籍皖北,家里最早靠马帮往中原运货起家,后来因为一些变故,跑到了兰芳。

恰逢那个时候兰芳正是万事待兴的时候,加上朝廷那边下的橡胶令,大兴橡胶产业,黄家重仓杀入当时还是小池塘的橡胶业,后来在文莱之战后,一举拿下文莱多处大型橡胶林,经过多年扩展,才今日。

断断续续,传到了如今黄老爷手中。

而李家的名声可就不怎么好,盖因此家以海盗起家,贪了荷兰人好大一笔财物,借着太平洋舰队抵达兰芳,躲了进去。

后来经过上下打点,荷兰人撤销了对李家的通缉,自此,洗心革面,做起了善事。

在当地一座小镇上,修桥补路,善济百姓,再加上有目的的宣传,被人称为善户。

只不过这个善户在黄老爷等人看来,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和李家不对付的黄老爷就曾说过:“黄鼠狼穿白皮装大仙!!”

整个兰芳基本就是如此情况,大事由总督府说的算,但每遇大事,还是要与这些大户商谈的。

至于小事,双方都不在乎。

整个兰芳这些年就做三件事,移民,开拓,发财。

移民简单,随着神州日益混乱,移民部又增派了大量海船,兰芳作为少数几个可以靠岸修整的,很多移民不走的,自然就滞留当地。

时间久了,这人总会安定,人一安定,兰芳人口愈发丰盛。

去年一年,兰芳就从中获取移民三十万,除去本土之外,可谓诸地之首,就连新纳的北海省,总共也不过五万人口,一座小城罢了。

如果算上兰芳每年上缴的千万税收,可谓宝地!!

兰芳,帝国之明珠,名副其实!!

这样一个帝国明珠,防护自然少不了,整个兰芳编有兰芳军,兰芳民团。

所谓军,指的是陆军,军不过是个名号,非是实数。

整个兰芳军下辖两个旅,单旅下辖五千人,和本土目前的差不多。

(太平时期编制都小)

所用武器都是专为兰芳定制的闪电二型步枪,这种枪防潮湿能力一流,有特殊的弹盒防潮。

这种枪也被戏称为兰芳特供。

除了枪就是火炮,兰芳的火炮使用的是第三代的暴风火炮。

射程更远,膛线更加精密,炮弹更加轻便,方便装填。

考虑到兰芳特殊的地形,所提供的火炮都是五十五毫米的轻炮。

(第三代之后,以毫米代替原来的磅)

最大口径的火炮,也不过是九十五毫米的野战炮。

(汉国火炮火炮口径由下到上分为五十五毫米,七十五毫米,九十五毫米,一百二十毫米,以及最大的一百五十五毫米)

按照目前汉国的炮兵准则,三人操纵一炮,十炮而成队,三队而成营,三营而成团,一个旅下属一个炮兵团,总共九十门各型火炮。

当然,在战时还会补充大量运送炮弹的辎重兵,以及补充的副炮手。(考虑战时的伤亡)

其中九十五毫米和七十五毫米是最受争议的两款炮,无他,射程威力都太近了,但考虑到一般时候的地形不适合大口径火炮,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