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不知道陆清兮是被激怒了还是心里本来就一肚子火没处发,说话愈发夹枪带棒起来,“公主公主,你不是圣人的女儿吗?那你怎么不去圣人跟前为我陆家讨来清白呢?”
淑宁有点惊讶,她不知道陆清兮这是受了什么刺激,居然连这种话都光明正大地说出来了。说到底,后宅的妇人胡乱干涉朝堂上的事,在晏朝其实是非常不提倡的。
还好今日陆老夫人的院子里没有外人,倘有外人把这番话传出去,淑宁和陆清兮要一起被嘲讽了,淑宁倒无所谓,陆清兮还是个未出阁的姑娘,也到了相看人家的年纪了,这话要是传出去了,别的高门愿不愿意把这个娇蛮的姑娘娶进门,都得在心中掂量掂量。
陆夫人还没发话,陆老夫人就微微睁开眼,她伸手在陆清兮手背上轻轻地打了一下,然后对淑宁说:“这孩子不懂事,淑宁你多担待着点,圣人一定会还你爹一个清白,我们陆家只需静静等待着便好,否则证据不足,圣人也难做。”
陆夫人也不好再继续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了,她接过陆老夫人的话头,应承道:“娘说得是,妾身回去一定会好好教育清兮。”
“口头说教也便罢了,这孩子只是太担心她大哥了,才这么着急。”陆老夫人又嗟叹。
淑宁心中气叹,陆清兮这是担心她大哥,难道她淑宁不担心自己的丈夫吗?
就是因为担心,才更要把每一件事做得滴水不漏,不让人家留下话柄才对。
白白的自乱阵脚除了惹人看笑话,还有什么用吗?
陆老夫人身体抱恙,淑宁觉得自己待在她身边,并不能让她快点身体好起来,反而可能导致老人家心情不好加重病情,于是没待一会儿就提出告辞。
上头的两位夫人最近都沉在悲伤的心情中无心处理家务事,所以这段时间家里的绝大部分内务都是淑宁在安排,她有的时候也会想:要是小叔陆颐时也娶亲就好了,那还有一个弟妹能给自己分担分担。
淑宁对权力没什么恋旧,甲之蜜糖乙之□□,权力和义务是对等的。
而且,也不是说做得多权利,话语权就大,这根本就不是对等的关系。
淑宁未出阁的时候,在宫里的生活多感精神压抑,嫁人之后,陆夫人就把展中馈的权柄传给她。在淑宁的精心张罗之下,陆家的产业和持有房产都翻了一番。
因此在这方面陆夫人其实没什么可指摘的,她最不满的地方,除了淑宁嫁入陆家两年还没有孩子之外,最主要的点就在淑宁的身份——
即便她是当今陛下的女儿,生下来就是公主,但有的时候,决定龙子龙女地位的,主要因素还是背后的母亲。
母亲在后宫的地位,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以及母亲背后的家族……这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淑宁的生母只是一个答应,在后宫中地位仅仅高于宫女,背后也没什么能助力陆家的势力。
陆夫人不满的就是这一点,陆颐蹊娶亲的时候,本来按照她的意思,是想要向圣上求娶宜妃的女儿长福公主孟淑宛的,但陆颐蹊是个死心眼的人,他非要说他心悦淑宁,一直想要娶回家的只有她一个。
就连当时的陆将军也不知怎么回事,就顺着儿子的意思,还陪他一起闹,硬是用一场打仗胜利的军功换来皇帝的赐婚,陆夫人当时觉得,丈夫和儿子的脑子都出问题了!
就算不求娶公主,以他儿子的相貌,谁家的好闺女求娶不来?何必娶这个除了名声之外一点儿实际好处都带不来的无权公主?
没有实权的公主在陆夫人眼中远远不如同等势力勋贵家的贵女,淑宁这样,陆夫人管不了,有的时候说几句还要思考语气是不是重了,是不是说了什么不应该说的话。
要不是淑宁能干再加上陆颐蹊总是护着她,陆夫人的发难早就顶不住了。
淑宁心中对此一清二楚,这些天她虽然没时间出门了解情况,也没有和宜妃或者自己的生母联络,但基本的情报,她还是掌握了。
陆夫人,应该说现在陆家的所有人,细究起来不满的除了陆将军不明不白的死,就是朝廷对这件事的表态了。
按理来说,陆家劳苦功高,两代出的大将军都是栋梁之才,无一不为开阔晏国的国土面积做出卓越贡献,虽说如今晏国战事连连不利,但也无法掩盖过往的功绩。
淑宁每每想到这些事,都觉得一团乱麻不愿再想。
前朝的事情可比后宅来得复杂也来得更吃人不吐骨头,在淑宁还是个公主的时候,她见孟帝的机会就不多,大部分时候都在宜妃的宫里。
彼时宜妃的宫里有两个公主,她和淑宛,淑宛是宜妃亲生的女儿,自然比淑宁多了很多见皇帝的机会。
淑宁倒不觉得有什么,想起在皇宫生活的那段时光,让她最感温馨的,还是那段和生母铃答应在一起的时候。
铃答应虽然也有很多心事,但她没那么重的心机和过于不自量力的幻想,淑宁有时和她坐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