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来就是血淋淋的控诉。因为任何人都是旁观者。”
“尤其是你提到的,校园欺凌事件中哪个群体数量最多?不是施暴者,也不是受害者,而是旁观者。旁观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欺凌者的气焰,但是旁观者也有不同的角色特征,孩子们三观不成熟,但是家长、老师和社会却都是成年人。”
“除却孩子来说,余下的旁观者在无意识中当了帮凶。要想杜绝欺凌、反抗欺凌,旁观者就不能袖手旁观。但是我觉得关于校园欺凌这部分,你完全可以找一个青少年教育专家约稿,为什么一定要找我?”
许行俭其实是知道原因的,但是他想知道南见凝和他的思维在不在同一条线上,也想知道她有没有对自己撒谎。
南见凝推推眼镜,不疾不徐道:“我找您约书稿,也没指望这本书能唤醒社会。青少年教育专家的书可能会很畅销,但是在心理学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上,我认为您更专业一些,也更正直一些。”
许行俭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南主编,你就差直接说某些专家有意迎合市场而向读者献媚了。你身为出版人也该知道这是市场规律,我的书要是出了,可能会让你坐冷板凳。”
她微微一笑:“总有识货的人。去芜文化从一开始就是充满争议的,您既然做过我的背景调查,就该知道我擅长冒险。”
这话说得其实有一点含蓄了,八年前光斯传媒收购她所在的华都出版社,经过重组改制后,社长老方做了光斯传媒的总裁,主抓管理。但是整个光斯都半死不活的,出版部的编辑们都走光了,就留下了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她和曾澈。
第二年,曾澈转到了营销部。
她一个毛头丫头带着一群新招来的比自己年龄还大的生瓜蛋子没日没夜地做策划,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否定又否定,最终她直接找老方去求通关。
老方当时心软,也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通过了她那个在当时看起来很是离经叛道的选题——如何跟孩子谈性教育!
这套书依着年龄分了六册,他们做得辛苦,语言以及配图尺度不好掌控,来来回回被打回来修改。发售以后,被一些专家带头骂得狗血淋头!
书都没卖出去几套,骂他们的人却成千上万,好像她做的书真是社会毒瘤一样。
可她哪怕今时回首,依然敢拍着胸脯说这套书做得很合适。对,她不能说是最好的,但可以说在市场上这么多竞品中,这套书就是最合适的。
作为一个出版人,在选题策划上她热衷于冒险,她特别“敢”!但是在尺度和品控上,她是十分苛刻的。尤其是在这套儿童性教育图书的尺度把握上,她一再主张刚刚好就是最合适的,什么年纪的孩子懂什么年纪的知识。最踏马忌讳的就是超前教育!还有那些夹带私货的美分日杂!
南见凝想起这个就心口疼,怒气让她心跳加快。她恨恨地想到,当前市场上乌泱泱的垃圾书层出不穷,如今怎么没人出来骂了?
就是那些异常超前的出版物,不断地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大众的心理尺度。可这个尺度的提高,是各种思潮侵略下的被动提高,这不是进步,是和/平/演/变的后果,是阴谋、是戕害、是堕落!
当时,有人往他们的公司门口扔砖头石子烂苹果垃圾。有一天她下班一出门就被人砸破了头,鲜血顺脸直流。
那些熬了一年多的小编辑们又走得不剩两个,老方看着库房里的书都愁得掉头发。她天天四处送书求人写书评,活脱脱把自己整成了一个网络乞丐……
直到后来逐渐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尤其是主流媒体乃至官媒给予肯定后,这套书原地翻红,首印的五千套一夜售空。
老方当即决定加印五十万册,把这套书推成爆款,毕竟接下来马上就会跟风出现同类竞品。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