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67(3 / 4)

年妇人,唯有在细看之下,能发现她精致美丽的五官,但她每每在遇人时都将头低着,头巾也尽可能地遮住大半张脸。

前方是一个不大的小集镇,马车停下来后,三人先后下了车,一下车李窈窈便感觉整个人舒服多了,便和那车夫一起去路边的摊子上简单吃了点东西,作了简单的休整,补买了一些路上所需的补给。

小蛮和丁惠俩人也都有经过刻意装扮,现在她们三人在外人眼里就是不知从哪个乡下地方来的未见过世面的村妇,丝毫不会引起别人注意。

她们俩人原本想着在镇上找个土郎中给窈窈看看,但李窈窈眼看自己下了车就好多了,想着该是车里太热太闷的缘故引起的,便也懒得看了,吃完东西就继续赶路。好在穿过集镇后一路过去都是林荫路,可以把车帘掀起来透气,她便没那么难受了。

之后又行驶了五六天,她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江州。

几人先于城中找了一处客栈住下了,安歇了一晚将长途跋涉的疲劳驱散后,丁惠便带着窈窈和小蛮按着记忆中的地址去寻自己的一位堂姑母。

在她的印象中,这位堂姑母为人温和良善,是她幼时唯一给过她温暖的人。她母亲在生她时便死去,之后父亲也在她十二岁那年病逝,她的后母经人牵线将她卖进了宫里做婢女,自此便与家中断了联系,入宫十年后她凭着自己能力得尚衣库司衣看中,晋她为采买女使。

只是后来因一次意外失误得罪了宫中贵人,一朝被贬出了宫廷。

她记得堂姑母嫁了一个教书先生,她离开那一年,堂姑母刚怀孕,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不知她如何了。

几个人都恢复了原本的装扮,走在陌生的街头小巷,时隔二十余年,如今的江州城早已跟丁惠记忆中的不一样了,靠着一路打听方找到了原来堂姑母家的地址,只是堂姑母早就不住那里了,原来堂姑父教书的学堂也被建成了一座祠堂。

她说出堂姑父的名字找祠堂里一位长者相问,方知道堂姑父已于几年前病逝,但他的儿子裴渊于州院任录事参军,其母随他居于钟灵街的青花小巷,其中门前有一株大槐树的便是他们家了。

三人按着长者所说找到了青花小巷里的大槐树,槐树下有一方青瓦白墙的民宅,丁惠叩响那扇朱漆木门,没一会儿,门应声开启,开门的是一位四十有五的妇人,穿简单朴素的对襟衫及褶裙,手中牵一个三四岁大的稚儿。

丁惠一见妇人的模样,不由眼眶泛红。

“姑母。”她轻喊她一声。

眼前的妇人虽上了年岁,但从她的五官轮廊尚能辨出记忆中堂姑母的模样。

裴母丁氏一见门前站着的几位穿着体面的女子,又见其中一人喊她“姑母”,不由惊讶不已,一时想认又不敢认,只能不确定地问,“你是?”

“姑母,我是惠娘。您还记得我吗?”

“惠娘?天啊,惠娘。”丁氏松开稚儿的手跨出门槛走到她面前来,对着她上下打量,接着便激动地道:

“真的是惠娘。我记得你眉心处有颗痣,现在还在。”她一下拉住她的手,眼里闪出泪花来,“惠娘,你怎么突然回来了?

二十多年了,我以为这辈子都见不着你了。”

丁惠亦含泪答道:

“我从宫里出来了,便回来了。还带着两个朋友一起回来。”

说着便看向李窈窈和小蛮俩人,跟丁氏介绍,“这是窈窈,姓李,这位是小蛮。”

李窈窈和小蛮随朝丁氏恭身一福,李窈窈道:

“老夫人安好。”

裴母看向李窈窈主仆,朝她亲切地笑开来,“快快进屋来,别站门口了。”

说着便将几人热情迎了进去。

院子是一方中等大小的一进院落,丁氏带她们到正厅就坐后,与丁惠姑侄俩聊了许多这些年来各自的事情,李窈窈她们也从中得知了丁氏共生育了二子一女,老大在幼时夭折,老二便是在州院任录事参军的裴渊,最小的女儿也已出嫁了。

听到长子夭折时,丁惠忍不住唏嘘,这么说她离开那年姑母肚子里怀的那个孩子后来都没来得及长大就没了。

而丁氏手中牵着的稚儿则是她刚满四岁的孙儿,乳名唤小满。

小满的母亲也在他一岁多时得病去逝,他父亲裴渊尚未续娶,这孩子如今一直由她这个祖母带着长大。

丁氏得知她们几个还未得住处,便邀请她们住到自己家里来,李窈窈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便推迟了,但丁氏一再挽留,说家里正好还空着两三间房,够她们住的,待日后她们找到好的住处再搬出去便是。

丁惠知道自己这个堂姑母是个热心人,只是不知道自己那个从未谋面的表弟为人如何,也不敢轻易答应。

丁氏似看出她们的顾虑,便说道:

“你们放心,我那儿子也是个顶宽厚的,不信你们等他下职归来瞧瞧便知,等会儿你们要是觉得他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