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女生耽美>明月歌辞> 楔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楔子(1 / 2)

下过一场大雪,大魏王朝即将迎来永安十五年的终末。不久就是辞旧迎新的春临日,洛京城却笼罩在一片愁云惨淡之中,人们从坊市之间行过,踩踏着前日留下的灰黑色积雪,步伐仓促而略显惊惶。

几家贵府女眷不约而同地齐聚于长乐宫,殿中烧起了上好的卫州红木天炭,暖意融融,却总也消除不了那几分阴冷潮湿的意味。外头的冷风呼呼地掠过,殿中垂下厚重的锦缎帷幕在风里翻飞舒卷,让人从心底里感到一种深深的寒意。

大纳言刘高的夫人达奚氏入宫来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朝她转了过来,惊得她浑身一颤,赶忙向上首的独孤皇后行礼拜见。

“不必拘泥这些俗套之礼了。”皇后用纤细修长的手指摩挲着一块纯黄的古玉,古玉雕成大魏国的瑞兽“角端”之形,华贵而温润,但紧接着就被焦躁地扔在一边。

“阿姐有西面的消息吗?”

达奚氏默不作声地摇头,皇后轻叹一声,靠坐在榻上,殿中弥漫着沮丧的气息。

独孤皇后是当朝宰辅、“四邻”重臣之一的“大后丞”独孤弼长女,达奚氏之父达奚文也位列其中,两家世为姻亲。而洛京的皇亲贵族之间彼此结交联姻,多少都有积年交情,各府中的年轻姑娘也多有结为闺中密友的。

如今在长乐宫的都是独孤皇后出嫁前的好友,入宫后也时有往来,都是值得信任的人,因此有些话她也不准备再过多掩饰。

“那姓张的狐媚子还留在前殿呢!”皇后愤恨的话中难掩酸涩之意,“都是因为这个出身卑贱的中原妖妇,才给国家惹来了如此灾殃!”

底下的各位贵妇人都各自缄默不言。独孤皇后固然是端庄娴雅的美人,却远不及皇帝最宠爱的张韵妃美貌妖娆、善解人意,两人之间素来不合,明争暗斗多年,势同水火。

但若是比起史书中那些祸国殃民的祸水红颜,张韵妃也仅只在后宫兴风作浪,对国朝政事一向从不过问。“灾祸”云云,不过是皇后纯粹的发泄罢了。

徐淮之地的东海叛乱已经绵延十五年,作为东南两面屏障的莱阳、寿春两大军镇因长年累月的平叛战争而伤损元气;若再算上直面日渐强盛的塞外蛮族威胁的燕北、至今仍在独自勉力抵御凉国入侵的陇上……

北族的拓跋部落入主中原一百三十余年,大魏王朝的江山社稷终于出现了风雨飘摇之态,就像是一轮煌煌大日即将落下西山。而皇帝在不久前已经停了大朝会,只偶尔召寥寥几位重臣入宫商议大事,同时静等着西面战事的落幕。

——是的,就是战事。

这几年都是大魏的灾异之年,各地州郡陆续上报地动、洪涝、蝗虫、大旱的消息,百姓家破人亡、妻子离散者不知其几。国势如此艰难,皇帝宵衣旰食、夜不能寐,甚至在不久前下了罪己诏,以此挽救岌岌可危的民心。

到了今年六月,南朝的虞国又趁此之危,发兵三路北伐。洛京的兵马按例是不能轻动的,于是皇帝调集了上雍州的扶风镇帅朱韬应对虞国军队自胤州方向的攻势。

然而到了八月之末,朱韬统属的扶风军在征程悍然叛乱,沿途守军仓促无备、一触而溃,叛军前锋一度逼近京畿重地,人心一日三变。

九月初,皇帝以大纳言刘高之子刘金虎为中护军大将军,都督上雍、下雍二州诸军事,加使持节,统帅洛京六卫禁军出京,与叛军交战于太华之野。

那已经是三个月前的事情。

战事迁延至今,难分胜负。各家贵族子弟多有人在禁军诸卫里随军出征,女眷们内心不安,聚集在一起试图打探到一些有用的消息。

“北面那里呢?”忽然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陛下曾下诏令,召离州晋原镇帅李大都督发兵勤王。据我所知,李大都督抱病不能行,但已委派其妻舅苏孝恭率一万二千军南下……”

“如何还不到两万?”另一位贵妇发出了这样的惊呼,她不住地用手绞着裙边,显露出忧心忡忡的模样,“叛军势大、兵锋犀利,一路西来,已经陆续击破了上雍州、下雍州之地十万兵甲。区区一万人怎够……”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锐。”独孤皇后久居深宫,但有家学渊源,并非对兵事一窍不通,“晋原军毗邻边地,骑射之强、兵势之利冠绝天下,一万二千人已是一股强大的战力,然而……”

她忍不住蹙起黛眉,想起不久前从北面传来的最新消息:苏孝恭行军抵达距离洛京城三百里的上阳渡后便驻足不前,隔洛河与叛军相互对峙,任凭刘金虎传书催促,苏孝恭始终顾左右而言他,半点没有正面参战的意思。

“这些离州人是在记恨陛下呢!”坐在皇后下首处的潘贵妃嚷嚷着,她出身中原的高门世族潘氏家族,一向以口无遮拦著称,“晋原大都督李操留在洛京的儿子李询不明不白的死了,他这莫非是在逼迫陛下表态……”

“一派胡言!”皇后勃然大怒,厉声呵斥,“陛下素来器重李将军,用其为亲信侍从,出入随伴。不久前更是许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