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君臣和睦,陛下所提,首辅大人无有不应,甚至于二人有商有量,这可惊煞一众臣子。
首相身后的谢玄景,也不由轻蹙眉头。
晋帝今日早朝,难得体会到了一回大权在握的感觉,瞧王铮的脸也不觉得冷冰冰了。
直至早朝尾声,王首辅始终温润和煦地应付着晋帝,晋帝难得笑得一脸开心,朝臣们不明所以,神思飘乎,殿中唯谢玄景清醒。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谢玄景暗中地观察着王铮的一举一动。
王铮素日上朝时从不主动发一言,整个朝中,半数以上臣子皆与王家关系匪浅,便是谢家,与王家也为通家之好。
王首辅想要上表什么,底下一群臣子自会替其传达,唯有陛下问寻意见时,他才会表个态。但往往首辅态度,决定着成事与否。
“陛下,臣有本启奏。”堂下,王铮左跨一步,手执玉笏,沉声道。
“爱卿奏请何事?”晋帝尚未从早前兴奋中回过神来,蔼声笑闻道。
“近来臣听闻清河郡主待柴桑百姓爱之于心,护之于行,无愧于护国大将军,再次,为其奏请,加封其为护国公主。”大殿之中,王铮朗声言辞凿凿、恳确有加道。
王铮话落,殿下半数臣子纷纷将玉笏抵于胸前,道:“臣等附议。”
晋帝愕然,不知如何应付,虽他也认同王铮所言,但若如应允,意味着小清儿要回京授封,那时,任他和太后如何相护,也无法再给小清儿安宁平凡了。
何况,小清儿身后,还有整个褚家军。
“陛下,臣也附议。”殿中寂静无声,一道清泠声传来,晋帝遥首望去,谢玄景立在王铮身旁,手执玉笏道。
谢玄景身后,又有几道附议之声接连响起,朝中几乎大半朝臣皆赞同此事。
晋帝深知此事已无力回天,只能沉闷应下,只康宁殿那边,还盼着太后能谅解一二。
消息传回柴桑时,时值六月初夏,清河郡主府中,梧桐青翠欲滴,华盖如顶,蝉鸣轻啼,府中孩子们下学时,常来此抓了逗趣。
褚清也乐在其中。
回廊下,褚清正与孩子们玩在兴头,身后凌华匆匆而来,凝重道:“郡主,庾冰传来消息。”
褚清背对着凌华,并未瞧见凌华脸上的神情,面上因闻讯故人消息而笑意更深,随后将手中的青蝉交予身旁一人后,走到凌华身旁,道:“信呢,给我看看。”
“郡主,先回四聚堂吧。”凌华不忍打断清河郡主热情,却还是不得已为之。此事干系重大,凌华怕她在人前暴露了情绪。
褚清疑声,凌华甚少如此郑重其事,心下不免有些南安。
或许,是她想错了。四聚堂中,府中另外几位郎君也已到来,众人皆是不解,但见凌华如此,只怕真是有大事来临。
“郡主,信在此。”凌华目含不舍地将书信交由褚清,面上担忧道。
褚清接过,认真览目。
堂中鸦雀无声,众人目光紧紧看向褚清,神情中少见的惶恐不安。
待褚清放下信后,目光恍然不觉,抿紧嘴唇半响未语。
众人心中越发不安,目光询证地瞧向凌华,紧张不安地等待着。
瞧着褚清无声沉默,凌华心疼看着,却是帮不上忙,身旁的几人更是无所适从。
一刻钟后,褚清终于开口,“朝廷封我为护国公主,南浔郡如今也划为我的封地,待圣旨下来后,我要回京接受加封。”
此话一出,众人沉默,却也理解了凌华不易。
这些年来,众位郎君陪着褚清游离四海,却是不曾踏足过临安京城,深知清河郡主于临安城心生抵触,如今,却是不得不去。
得知此消息后,府中从上而下蔓延着低迷,学堂虽继续着,但各位郎君们早已心不在焉,清河郡主近来带着莫风早出晚归,他们想见上一面都难,去问莫风,那人却是嘴硬得很,一字也不肯多说。
郡主这一去,是否归来。
这已成了众人心中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