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女生耽美>古将军山> 第三十四章 象翥成都寻文藻教育革命齐并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章 象翥成都寻文藻教育革命齐并行(1 / 1)

在抗日战争中,罗象翥有感于中国武器的落后,士兵文化素质低的现状,身为重庆教育局长的他,为富国强兵,决心教育救国,以“强华学会”名义与二十三军集团军司令唐式遵的夫人罗子恒兴办内江大洲中学,并亲自任内江大洲中学校长,随后在罗象翥努力下,又创建了内江女子学校,校长由曾传清担任。

罗象翥听说二弟文藻处境不妙,处于半失业状态中,便与省立内江女子学校校长曾传清,专程来到成都,特别邀请文藻回乡任教。

寻找党组织总是那样艰难,文藻颇感无奈。这漫漫长路,何时再能与组织走到一起啊,他就像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在外漂泊了大半生,每当快要找到母亲时,却又断了线索,这怎么不让文藻痛哭呢!

历经国军腐败无能的象翥大哥找到失意的文藻,见他穿着一双裂了口的皮鞋,跑过去温情的拥抱,难过而又深情的对二弟说,“文藻,回家吧,我们回内江去,你把你平生所学传授给家乡子弟,这也是造福一方的积极有意义的大事啊!况且啊,弟妹和孩子们都在内江啦!”

文藻听闻象翥大哥的一番肺腑之言,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考虑到成都反共清共的严峻形势,寻找党组织将更加困难,决定回乡等待时机,再去寻找党组织。

就这样,文藻辞去闲职,告别北平艺专同学周伦元,简单收拾行李,与象翥大哥回到了内江。

一大家人仍租住在西林寺下魏滨华的家里。魏滨华家底殷实,又思想开明,为人正派,善良正直,对文藻先生极为尊敬。文藻的孩子与魏滨华的孩子打成一片,常在瓦房沟的柑橘园、牛毛山下的小河沟玩耍,俨然成为了一家人。

魏滨华知晓文藻的为人和过往,对文藻极为尊崇。因而文藻一家的房租,其实他根本就没有收取。魏滨华知道尧先生是干大事的人,所以教导孩子们要尊敬先生,不得与尧家孩子发生冲突,更不能欺负他们!

自从成都的家被轰炸后,即使生活再困难,家里都请了佣人。

一个叫瑞仙,约三十来岁,性格温婉,脾气相当好,文藻夫妇结婚以来,一直跟随在文藻家里,她没有结婚,就帮助照顾孩子们。

家里还有一个叫蔡二娘,身强体壮,长得颇为高大,孩子们看她练武功,一掌下去。可以打断三块砖头呢。蔡二娘本在老家双河场照顾尧家大大小小一家人。文藻一家回内江后,尧青云便把她安排给儿子儿媳使用。

瑞仙与蔡二娘对文藻夫妇忠心耿耿,都把文藻的孩子当自家孩子看待。那时候,老七已经出世,加上在黄连铺收养的小玉,已经八个孩子了,再大的家业也开始有了经济危机。好在老父亲还能接济他们一些农产品,比如稻谷、小麦、玉米、红苕、苕粉之类的,一家人在余又陶女士的精心计划下,孩子们总算没有挨饿受苦,无忧无虑的度过快乐的童年和青少年时光。

尤其在文藻去成都寻找党组织这一阶段,对余又陶女士来说简直是一场磨难。既不知道丈夫的处境,也得不到经济上的救援,这个出生富裕人家的千金,不得不多次带着吃奶的孩子往返内江到双河场之间,以解决一大家人的吃饭问题。

文藻回来了,在大哥罗象翥的帮助下,继续从事他的教育事业。

在“穷不习武,富不教书”的旧社会世俗中,为了生存,文藻只得“穷则教书”了。可他并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教书育人,是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更好的下一代,是传授精神食粮,教育人,塑造人,是有关国本的千秋大业的大事,文藻乐于此,为此骄傲,甘愿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