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下前往扬州募兵,联合刺史陈温和扬州周氏,虽然中途出了一些问题(指募来的兵几乎跑光,又是靠着曹洪才稳住一部分人),但是好歹全须全尾地回到了兖州。
可白忙活一趟的曹孟德惊讶地发现,此时天下的局势和自己南下时比起来,已经是天翻地覆了。
西边的边地武人突然内讧,吕布自己就把董卓的脑袋砍了下来,跑到北边的并州当起了土皇帝,而东边的虫豸们不仅没有趁机克复两京迎回天子的念头,反而轰然解散,各自站队袁绍和袁术,互相攻伐起来。
原本一道铁幕将大汉分为东西两边,现在东西两边又各自分裂成四份,但就是没人在意长安的天子,甚至不久前袁绍还派来信使,问他对拥立刘虞的看法。
如今诸侯割据,信息阻塞,也不知道自己的回信有没有让袁绍看到。
【诸君北面,我自西向】,你们想对北边的刘虞称臣就自己去吧,我曹孟德只拜西边的天子。
“也不知道那刘伯安会不会答应下来”,曹操看向窗外自语,左右睡不着。
曹操,字孟德,今年已经三十有六。
先是荥阳之战独自出击,被徐荣打得一败涂地,后是南下募兵,路上士卒逃散,如今正处在人生的至暗时刻——募个兵都能跑光的废物,能有什么用?
即便袁绍看在自小的交情,顺便出于在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插根钉子的想法,出手拉了他一把,可两人之间还是充满了分歧。
比如另立新君这件事。
一个是继承了袁氏大半政治遗产,天下诸侯拥戴的袁本初,一个是靠着发小支援才勉强存活,目前无一胜绩的大龄青年,曹操的反对自然无足轻重,甚至还因为与袁绍唱反调而不安到难以入睡。
讨董大业成了吗?
表面看好像是成了——董贼早就授首,如今胁迫天子的只不过是些苟延残喘的余党,不值一提。可天下不但没有太平,反而向着相反的方向一路狂奔。
简直荒诞滑稽。
搞了半天,原来乱天下的不止一个董卓,这帮世食汉禄的衣冠大族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包藏祸心,想要在偌大的关东咬下一块肉下来!
若是刘虞这位宗室头号重臣也带头篡逆,这汉家江山也许就真的气数已尽了吧
兖州与幽州隔着黄河与整个河北平原,在曹操目光远不能及的地方,一支二十余人的小队已经在草原上跋涉了好一段日子。
为首之人名叫田畴,右北平郡无终人。
这支小队名义上是他个人带领的,路线是从幽州径直向西出发,绕过横亘在北端的阴山山脉,经由草原到达朔方一带之后再南下抵达长安,向朝廷表达幽州牧刘虞的忠心。
毕竟刘虞可不是袁绍,一家子人都在董卓手上还敢起兵反董,间接害死了袁氏全族,对于刘和这么个儿子,他还是非常看重的,不管是为了形象还是为了保住儿子的命,这队使节都很有必要。
而之所以选择如此麻烦的路线,主要是因为南下收过路费的人太多,有太行山的黑山贼,青州的黄巾,搞不好还有并州的吕布,和这些人比起来,走北线最多就遇到一些鲜卑或者南匈奴的小股部落,堪称康庄大道了.
草原上风雪大作,为了不迷失方向,田畴与前来辅佐的从事鲜于银决定沿着长城前进,正好长城完好的地方一般也不会有异族来撞墙,里外里更是安全了不少。
一路摸下去,田畴等人发现并州部分的长城被新上任的并州牧吕奉先修缮过,贸然翻过去不但难度极大,还很容易被发现,于是选择继续向南绕行。
没办法,实在是不敢和吕布打交道,这人行事莫测是出了名的,万一被扣在了并州,那就真是插翅难逃了
不知不觉,他们竟然绕到了安定郡和北地郡北端的长城。
“鲜于兄,你看看那是什么?”
田畴指着远处的火光,扭头喊道:“莫不是有戍卫在?”
虽然才二十二岁,理论上不至于这么早老眼昏,但他还是不太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凉州地界,居然有人在长城上派出戍卫?
这可是永和年间之后就再难想象的画面了。
闻言,鲜于银爬上一座小丘,仔细看了很久,方才确定地答道:“是戍卫没错,而且营地附近还有被开垦过的痕迹!”
此话一出,领头的二人对视了一眼,都觉得荒诞无比。
现在这个世道,若不是怕粮食不够养不起,诸侯们恨不得把治下的壮丁全都拉出去抢地盘,居然还有人把宝贵的兵力人口扔到长城上来?
“我去问问”,田畴虽是隐士,可幽燕之人少有文弱之辈,当即做出决定,“我等跋涉多日,正需要有个地方休整。”
说罢,便向着火光之处走去。
“所以说,你们是从幽州来的?”,柯木智乐呵呵地给田畴撕了条羊腿,“那可真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