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敬娘娘和其他额娘们都很疼爱你们。
胧月:胧月知道。昨日胧月读孟子,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为。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胧月愿做君子,孝顺好皇阿玛和额娘,照顾好弟妹。
第1134幕
(延庆殿,夜,皇帝辗转反侧)
端皇贵妃;皇上是否有烦心事,这两日一直都睡不好?
皇帝:没事,你睡吧。
端皇贵妃:熹贵妃在碧桐书院养病,皇上一直挂念妹妹,就把熹妹妹从碧桐书院接回来吧,臣妾知道皇上是很在意熹妹妹的。
皇帝:睡吧。
第1135幕
(夜,甄嬛被悄悄送回宫)
第1136幕
(永寿宫)
槿汐:皇上虽肯放娘娘回宫,但是十七爷为娘娘出关的事情还未了,只怕皇上还是要责问娘娘。
甄嬛:即便他放我入宫,你看这永寿宫里连个鬼影都没有,所有人都以为我还在圆明园,即便我此刻死了,又有谁会知道?
槿汐:皇上必定还是想听娘娘言辞的,所以才吩咐明日去养心殿觐见,娘娘要早做打算才是啊。
第1137幕
(养心殿)
苏培盛:皇上,熹贵妃来了。
甄嬛:臣妾病愈,特来向皇上请安。
皇帝:你这一病不要紧,倒让果郡王以为你已经和亲,居然私自带兵出关。熹贵妃,他与你的情意真是不浅哪。
甄嬛:臣妾罪该万死,竟不知有此事。
皇帝;的确该死,你还有什么要辩解的吗?
甄嬛:果郡王莽撞出关,为的是维护大清颜面,但追根寻由,此事因臣妾而起,臣妾愿领受皇上惩处责罚。
皇帝:朕当然要惩处你。
甄嬛:臣妾敬听天命。
皇帝:朕要惩处你的并非仅仅这一件事,只是数罪并罚,倒让朕为难该从何罚起。朕见你清瘦了不少,想必是在圆明园面壁思过。好啦,苏培盛,带熹贵妃回宫吧。去看看你的孩子们,你病了这些日子,他们都很想你。(想哭的节奏)
甄嬛:臣妾告退。(出殿)
弘历:额娘大安了。
甄嬛(回神):给你皇阿玛去请安吧。
第1138幕
(养心殿)
苏培盛:皇上,您用点杏仁茶润润喉吧。
皇帝:苏培盛,朕就这么原谅了熹贵妃,会不会骄纵了她?
苏培盛:皇上,恕奴才说句不该说的话,这件事不干熹贵妃的事啊。
皇帝:是允礼的错,他觊觎皇妃,擅自出京,大逆不道。
苏培盛:皇上,果郡王他不敢悖逆皇上的。
皇帝:允礼已经上奏,自承擅自领兵之罪,要求戍守边关,受风沙之苦自惩。
苏培盛:果郡王不回来也好,省得让皇上看见了生气。
皇帝:你懂什么?朕若为此事罚他,反而受人闲话,让人揣测宫闱之事。他要请罪,朕偏要赏他,传旨:
果郡王、慎贝勒忠君护国,封果郡王为果亲王,慎贝勒为慎郡王,果亲王驻守雁鸣关外,无诏不得回京。
苏培盛:遵旨。
(三年之后)
第1139幕
(允礼望月吹笛:嬛儿,此时此刻,我希望你平安喜乐地在这月光下)
第1140幕
(永寿宫)
甄嬛:花好月圆易得,人却不能长久相守。
第1141幕
(勤政殿)
皇帝:这些信都可靠吗?确认是亲笔吗?
夏刈:确是亲笔,是奴才给玉福晋请安的时候从她妆台最底下的屉子里偷拿的。
皇帝:都在这里了?
夏刈:奴才怕被发觉,只敢拿了这些。
第1142幕
(勤政殿)
皇帝:果亲王如何?
张廷玉:皇上,果亲王戍守雁鸣关三年,准葛尔秋毫无犯,王爷戍守边境,治军严明,与将士们同饮同寝,并不因亲王身份略生骄矜,将士爱戴,无一不服。
皇帝:他想邀买人心?
张廷玉:臣猜想,或许王爷不想落人话柄。
皇帝:朕看了他的折子,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极言边关苦寒,要朕体恤边境将士和百姓,重新设立互市,让百姓安居乐业。
张廷玉:果亲王所言也有理。
皇帝:再有理也无需他多言,朕要他戍守边关,不是妄言政事。
张廷玉:皇上万勿动气,太医嘱咐您吃的药,那药忌讳动怒。
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