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子。 该炒作班子,从每天早上八点开始炒外汇,一直要炒到半夜零点了,炒汇范围从东京到纽约。 每天进进出出的金额,从一两千万美元,升升升,最后升到四五亿美元! 甚至不久的未来,就连在纽约的花旗银行都将被坂和兴业的这种炒法儿震惊。 因为日本制造企业,给外国人的印象向来就是保守,谨慎,很少参与这种金融市场的投机炒作。 宁卫民的上一世,当这件事在曝光之后,还有日本记者专门去采访北茂社长。 在采访中,北茂轻描澹写的如此说,“一天赚一亿,就是小儿科。一天赚五亿也有过。炒汇真是轻松愉快的买卖啊。” 而他接受采访的这一幕,在日后更是不知道被多少部评述泡沫经济的纪录片所采用。 所以完全可以说,是坂和兴业挑头打响了日本制造业金融炒作第一枪。 英国有句谚语,叫没有什么比你朋友或者邻居发了财,更能搅乱你心了。 三十年后的网络时代,咱们国内也有句名言,看你赚钱,比我亏钱还难受。 这就说明,损人不利己也是人性中的共性,不分人种和文化。 看到自己认识的人发了财,是最让人羡慕嫉妒恨的。 因此这件事到此并没有结束,后续影响其实是非常严重的。 看到“坂和”的成功,其他日本同行当然是又嫉又恨。 许多企业都不免这么去想——噢,我们都在痛苦的煎熬,一会儿裁员,一会儿降薪。 你倒好,坐在办公室里舒舒服服的看看监视器,打打电话,大笔大笔的钱就来了。 那么好吧,既然现在炒外汇赚的钱,比炼钢赚的多得多,那还炼什么钢啊,大家光炒外汇不就得了。 我们也炒,大家都炒! 就这样“坂和”的成功为日本全国疯投机,疯炒作,起了一个非常非常不好的示范作用。 日本大大小小的企业,看到“坂和”的风光,很快就都走上了同一条路。 还干什么实体经济啊,还炼什么钢,还造什么车,还搞什么机床。 我们都向“坂和”学习,用钱投机去! 炒不了汇也没关系,我们炒股票,炒地价也行嘛! 就这样,这股炒作的势头,像一股风似的刮起来了。 就因为坂和兴业靠金融投机取得了成功,日本的一大批企业,也甭管你大企业中企业小企业,全都一窝蜂的开始不务正业,都开始学着“坂和”作死。 有些企业胆子小,投入一点点尝尝味道,有些胆子大的就大投入。 但不管大小,到最后都会发现——啊哈,这钱也太特么好赚了吧。 在宁卫民的上一世,只要是大致研究过日本泡沫经济的人,应该都知道“六鬼闹东京”这件事。 所谓的“六鬼”,所指的就是包括坂和兴业在内,在泡沫经济时期,利用投机赚了大钱的六家公司。 甚至他们投机得到的利润都能大大超过他们各自的主业。 而这六家公司分别是,坂和兴业,山一证券,夏普商贸,尹藤商事,三菱信托,日本信托。 那么好,话说到这里了,既然宁卫民很清楚的知道这段泡沫经济的历史,而且也很清楚的知道这六家公司日后的无限风光,很快就会在东京金融市场横空出世,大闹日本东京。 难道还有什么投资标的的回报会比这六匹黑马更好的吗? 他们只要是上市的公司,那就值得一买,重仓下注啊。 特别是坂和兴业,眼下跌了这么多,这不正是吃货的大好时机吗? 说真的,在豁然开朗后,宁卫民一想到这点,就为自己初入东京股市的莽撞决策脸红啊! 说白了,之前他压根就没怎么动脑子,完全是凭着套路操作的。 以为自己是穿越人士,知道未来的大势就足够了呢? 就没多动脑子好好想想,好好回忆一下对泡沫经济所了解的信息,真是盲目自信啊! 要说起来,还多亏坂和兴业跌得这么狠,否则的话,他一定想不起这家公司来。 到时候等坂和兴业炒汇的公司机密一旦曝光,肯定股价一份冲天啊。 那他错过了这么好的吃肉机会,还不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跌得好!跌的妙啊!坂和兴业跌得真是呱呱叫! 于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宁卫民对着“六鬼”的公司名,在股票名录里认真搜索了一遍,发现只有日本信托不是上市公司,然后抄下了股票代码,就联系了自己的股票经纪人左川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