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二楚:魏延分走四万,只给姜维留下三万。
另外还知道,其中的五千,早早进驻阳平关。
至于其他各城,由于兵马往返调动,具体配置暂不清楚。
还有就是,大军进驻汉中之后,再没收到细作的消息——如果没猜错,应该是被强制迁离汉中了。
至于费曜、徐质与文钦,其实是追在汉军身后,各自抵达黄金围、乐城与汉城。
他们跟司马懿一样,只知道追着汉军来到城外,却不知城中原有多少汉军。
为了稳妥,司马懿各拨他们两万兵马,令其“围三缺一”。
还特别叮嘱:如果有汉军出城,远远跟随即可。
这样做,是怕把汉军吓回城中——反正汉军无路可走,只要没待在城中,随他们去哪,早晚是个死。
猛攻阳平关三日,只有一个营的汉军出城,确实太少。
但是,这是好的开始。
“速速给文钦、费曜与徐质传令:围三缺一的同时,给我大张旗鼓打造投石车,一定要让蜀军看见!
“若有蜀军冲出城外,远远跟随即可,尽量不要与之交战。”
…………
司马懿的命令,跟第一次完全相同。
文钦严格执行,自领一军,远远跟在汉军身后。
第二天傍晚,哨探报来的消息,让司马懿百思不解。
从汉城而出的汉军,并没有去往阳平关,而是往东北方向一路急行,进驻十里外的褒城。
褒城!
此城在褒斜道的出口位置,东南角三里左右。
半月前,王昶、州泰与文钦追出褒斜道,追杀汉军去往汉城的同时,曾派出兵马搜查过褒城:破烂不堪,既无粮草也无驻军。
从那以后,司马懿完全忽略了这座废城,并没有派兵进驻。
因为,他的目标是剿灭三万汉军。
若有可能,还要攻下阳平关,全面控制汉中。
所以,褒斜道出口处的废城,跟全盘计划毫无关系。
本来没关系,汉军进驻之后就有关系了——城中的汉军,可随时威胁褒斜道的粮道。
话虽如此,但应该不是姜维的主意。
因为,去往褒斜道的汉军,只有一个营。
而且是轻装速行,粮草最多维持三日。
如果没猜错,这路汉军并非有计划地威胁褒斜道,而是慌不择路。
既然如此,那就围个七八天,坐等它粮尽自溃,反正自己兵马众多。
围困期间,若是谁敢来救援,正好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