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正月过完就到农历二月了。故乡鄂东的二月给了我许多悠长而又温馨的回忆:二月里的颜色,二月里的声音,二月里的味道,二月里的惊喜,想起来就怦然心动,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
一,颜色
隆冬还藏在好客的人家,早春已悄无声息地到来。二月里,天空变得亮堂了,气温变得暖和了,雨水变得丰润了;几场春雨,池塘里的水涨了起来,青绿青绿的;一夜春风,家门旁的花全开了,粉红粉红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微风吹来,便有几许花瓣飘落在水面并向前滑去,刚放到池塘里的鱼苗把落花当成了鱼饵,钻出水来猛地打一个圈儿后又迅速地沉到水底,实在是可爱极了。
鄂东的二月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排一排的桃花,一垅一垅的油菜花,一点一点的打架花,一山一山的映山红……白的、黄的、红的,这些花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数目总是那么多,面积总是那么大,颜色总是那么浓,好看得很,大气得很,就像陕北的信天游,黄河滩上的号子,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美;这种浓郁的美到处都是,打开窗户就扑面而来,倚在家门边就可以“一饱眼福”;倘若腿勤些,到家门前的田野小河边,还可以看到紫色的、绿色的、蓝色的各种花儿,它们引得勤劳的蜜蜂和玲珑的蝴蝶翩翩起舞,可惜的是,我都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来。
二,声音
随着气温的回升,很多冬眠的动物都活跃了起来,叫声不绝,二月的故乡变成了音乐的殿堂。在这些天籁声中,最悦耳、最亲切的还是要数青蛙的鸣叫声,整齐而又有节奏,让人百听不厌。青蛙的鸣叫也带来了小蝌蚪的诞生,池塘边乌黑一片,一团一团的,它们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浅水边游来游去。小时候,我常呆在池塘边和蝌蚪一起玩耍,它们憨态可掬的样子总让我忍俊不禁。
我很喜欢晚上在青蛙的叫声中睡去,黎明时在青蛙的叫声中醒来,它们的叫声带着水的气息,软绵绵的,就像奶奶的催眠曲,能让我快速地进入梦乡。梦中,我也是一只快活的小蝌蚪。
三,味道
正月里头悠长悠长的年味还在二月里延续,故乡的二月有着许多让人回味无穷的味道,而最使人欲罢不能的则要数糍粑、竹笋和板栗。
在故乡,糍粑是过年才有的,但母亲却有着办法把它留到二月。二月里,父亲多在田间地头张罗着春耕,干活累了回到家里歇歇脚,母亲就烧些开水,泡壶浓茶,再就着灶头里还没有熄灭的柴火用菜子油煎几块糍粑,煎得金黄金黄的,吃起来清脆作响,满屋飘香。
黄冈地区多竹,这有宋初著名文学家王禹偁的《黄冈竹翠楼记》为证。故乡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竹林塆,村前村后都是竹子,竹林一片一片的。到了二月,地上的竹笋争先恐后地冒了出来,满片竹林都是。家里缺菜的时候,母亲就拿上锄头到房前屋后的竹林里转上几圈,回来时总会带回一大箩筐竹笋。把笋叶层层剥去,露出鲜嫩的笋身,再把它切成薄片用腊肉丁炒上,辅上韭菜,放些辣子,用火窝一煮,把麻味煮去,剩下的就是香气四溢的味道了。
二月,最大的口福还是吃上鲜板栗,鲜板栗炖上野山鸡,加上干黄花,便是极好的美味。那是在爷爷的生日宴上获得的。儿时的二月,我最盼望这天的到来,到现在为止,我还把这个日子牢牢地记在心底。但让人伤心的是,年岁大了,爷爷便逐年衰老,过年时去看望他,他变得木讷呆板,日子恐怕是一天少比一天了。
四,惊喜
故乡的二月总是能给人惊喜。晚上在睡梦中醒来,迷糊中听到外头梭梭的穿林打叶声,那一定是第一场春雨。不过,很多时候,第一场春雨是悄无声息的。杜甫的《春夜喜雨》这样写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早晨起床,看到湿漉漉的地面,零碎碎的花瓣,你才明白昨夜有这么一场雨,同时,你也会发现,不经意间,漫山遍野的鲜花已悄然绽放了。
故乡的二月你还会听到第一声鸟叫,紧接着二声、三声……整个乡村都在婉转的音符中沸腾。这种沸腾作别了死气沉沉的冬天,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这种沸腾诠释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格言;这种沸腾会让你不自觉地起个早,到外头锻炼锻炼身体,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那第一颗樱桃,第一杯春茶,多是在二月的某个午后品尝到的;第一个暖和的天气也是在二月间碰到的;第一只升天的风筝,第一次户外活动也多见于二月。在爷爷的生日宴上,我还会惊喜地遇上三两个数年不见的亲戚,好客的父母总会把他们拉到家里住上几晚,晚上围在一起谈天说地,我会听到很多很多新鲜有趣的故事。
五,思念
离开故乡到外地上高中,而今又在武汉上大学,故乡的很多人和事逐渐沉积到了记忆的深处。一到二月,一遇到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