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不知道在想什么。
在霍光眼中,这些人要么与霍光若隐若离,要么和霍光早有嫌隙,要么是沽名钓誉之徒,要么是谨小慎微的人……
不管是什么成份,他们虽然身居高位,但绝不会为了一个蔡义和自己翻脸的。
十几年来,霍光其实从未完全掌握过所有的朝臣。
但是,他可以通过驾驭少数敢与其他人搏杀的爪牙,以小博大,驱狼吞虎。
就像此刻,有任宫等人在前,自己不必出面,也可以控制住局面,将蔡义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霍光看出了其余朝臣的敢怒不敢言,但是无所谓。
此刻,还有一个人是需要站出来的,那就是霍光身边的廷尉李光。
和安乐一样,廷尉李光其实也是一个墙头草。
平日没有他,倒也无伤大雅,但是今日他必须要出面。
因为李光是廷尉,给蔡义定罪,缺不了他。
霍光微微侧头,给身边的李光递了一个眼神。
李光有一些犹豫,但是仍然站了出来。
“陛下,微臣廷尉李光,认为御史大夫蔡义御前失仪,应该按律治罪。”李光的说辞稍有轻缓,但至少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霍光脸上浮现了一丝笑容,残忍地看着有些手足无措的蔡义。
此时,前殿的中间,二十几个朝臣齐刷刷地跪着,唯有任宫和蔡义还站着。
任宫的目光咄咄逼人,蔡义的慌乱越来越明显。
这个不知为何得了失心疯的老人,茫然地环顾四周,似乎在找救兵,但是似乎根本无人相助。
最后,他竟然抬头看向了天子。
霍光更觉得好笑,天子也不会救你的。
本想让你在御史大夫的任上告老,为何要自寻死路呢?
就在霍光准备站出来,请天子将蔡义下到诏狱,给蔡义最后一击的时候,天子的声音又一次从玉阶之上飘下来。
“蔡卿和任卿所辩之事,朕已经听明白了。”
“蔡卿想让天下臣民直接向朕上书,为的是让朕广开言路,积攒理政的经验。”
“任宫认为蔡义此举乃是出自私心,有动摇军心之嫌,包藏祸心。”
“二位爱卿,朕可有说对?”
天子的声音非常平静,像一瓢冷水,将殿中的怒火暂时浇灭了下去。
包括霍光在内的所有人,都抬起头看向了天子。
“陛下所言,正是微臣所想。”
此言居然是蔡义和任宫同时说出来的。
“朕站得远,未曾看清楚,但似乎殿中所跪之人也不多,九卿中的多数人都未曾表态,所以朕还想听听其他人的看法。”
“仲父,你是大司马,也是三公之一,朕想先听听你对此事的看法。”
不知道为何,霍光这一刻突然觉察到了一点异样。
不只是因为被天子截下了话头,更因为今日天子的声音似乎离他格外远。
难道风寒带来的耳鸣之症状,还没有缓解吗?
霍光倒也没有多考虑,扶剑朝前迈出了那一步。
霍光身材本就魁梧,站在这一众下拜的朝臣当中,更显得鹤立鸡群。
但是,霍光再高,站在此处,往玉阶之上站着的天子看去,仍然需要仰视。
今日,霍光觉得今日的天子似乎与往日有些不同。
但是霍光来不及多想,就缓缓地说了起来:“昔日,孝武皇帝将处理章奏的权力收归尚书署,是为了政令皆自天子出。”
“奏章不管去尚书署,还是去御史大夫府,并无二致,因此老臣认为,没有必要节外生枝。”
“另一面,蔡义身为御史大夫,应该知道如今大汉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大军北伐之事,现在贸然提出如此重要的议论,老夫认为不妥,虽未造成朝局动荡,但难免会使人心浮动。”
“老夫以为,蔡义也是老臣,无功劳也有苦劳,下诏狱就不必了,但是恐怕不宜再在朝堂上担任御史大夫一职了。”
霍光这几句话虽然通情达理,但是显然是在和任宫等人唱双簧。
进百步,退十步——总之,是要把蔡义赶出朝堂了。
蔡义此时也异常愤怒,他略略退了一步,指着霍光说道:“哼,大将军说这是为了政令皆自天子出,难道就不亏心吗,不管是孝昭皇帝还是当今陛下,何时见过朝臣百姓上的章奏?”
“连陛下都看不到章奏,孝武皇帝若是在天有灵,恐怕也会心寒的。”
蔡义的这份执拗和倔强超出了霍光的想象,对方现在已经是不留任何的余地了。
“蔡义!你口出此言,是在说老夫僭越擅权吗?”霍光阴沉地说道,瞪着一双虎目看着蔡义。
“大将军莫要倒打一耙,你就说一句,你虽然是辅政大臣,但是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