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霍光是进攻的一方,但是实力不足以拿下天子,最终只能用“罢衙”这样消极的方式来应对。
如今,攻防之势异也——轮到天子攻,霍光防了。
但是,身为天子的刘贺发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现在他手中的实力也无法给霍光致命一击。
更糟糕的是,时间在霍光那一边,他虽然现在处于下风,但是他可以等下去。
等出征匈奴的汉军回来之后,那么霍光就会行“清君侧”的事情了。
如果只有蔡义发难这一件事情发生,那么霍光可能还下不了决心用武力“清君侧”。
但是如今已经不同了,霍光现在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其实,霍光早就应该做这个决定。
用虚以委蛇来拖延时间,等汉军顺利归来之后,再反戈一击。
但是,霍光实在是太自大了,自大到以为大汉离不开自己。
才带人“演”了这扭扭捏捏的“罢衙”的戏码,从而给刘贺乘虚而入的机会。
最后,不仅没有挟持住天子,反而“暂时”丢掉了丞相府、太常寺和大司农。
朝堂上的局面彻底颠倒了过来。
但是现在,霍光一定已经回过神来了,清君侧是他最后的选择。
既然这样,刘贺自然要提前做好防备。
“张卿,你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出征匈奴的五路大军中,田顺、田广明和范明友这三路都是霍党,霍家子侄皆在其中,他们定会死心塌地跟随霍光。”
“而赵充国和韩增两部都是忠臣,可为天子外援。”
“陛下应该立刻给二将去信,让他们做好应对之策。”
之前的几日,张安世进言不多,一度让刘贺认为他是“名不副实”之徒。
直到现在,他终于确定这位儒将并非浪得虚名了。
“十日之前,朕就给赵充国将军去信了,可是赵将军所部距离长安最远,恐怕远水解不了近渴。”
“至于韩增,朕与他并无太多的接触,不知他能否信任。”
刘贺此问其实有些多余,因为在原来的时间线上,韩增也是麒麟阁十一功臣。
但是预防万一,还是多问几句更好。
“陛下,微臣与韩增自幼相识,可以以全家性命作担保,韩增是大汉的忠臣。”张安世笃定地说道。
“微臣与韩将军虽然不相熟,但对他的为人也略知一二,他与霍光并无太深的纠葛。”丙吉说道。
刘贺听到这,也就放心了。
张安世如此谨慎的人,愿意拿全族的性命来替韩增做保,那么定然不会有错。
更何况还有丙吉的认可,这韩增应该值得信赖。
刘贺似乎犹豫了片刻,接着才说了下去。
“但是,朕不希望出征的汉军的军心动摇,更不希望汉军在漠北自相残杀,以至于让匈奴人得利。”
“这等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在后世的史书上恐怕是要留下骂名的。”
此时,天子恐怕还想不到,霍光与他先想到了一处去。
“恕微臣僭越,陛下此举虽然有明君风范,但在此生死存亡之际,不可有一丝一毫的疏忽。”
张安世急不可待地往下说着,完全没有注意到丙吉一直在朝他递眼色。
他忘了丙吉那日与他说的事情——天子比他们看得远,询问他们的意见只是为了谨慎,而不是完全不知所措。
果然,在张安世说完自己的“谏言”后,天子只是微微地笑了笑说道:“张卿放心,朕有分寸。”
“朕虽然想当明君,但是也不至于像那宋襄公一样,只知死守礼教而不放。”
张安世幡然醒悟,他再看了看身边的丙吉那无可奈何的表情,登时明白自己说错了话。
“陛下恕罪,刚才是微臣妄自揣测上意了,陛下一定是有了万全之策。”
“万全之策倒不至于,但是确实有一些想法。”这朝堂斗争的事情,又怎么可能有万全之策呢?
张安世和丙吉改容而坐,明白往下就是天子要说的重点。
“自然是要派人给韩增送信的,但只要让他做好防备即可,返汉之后,迅速牵制住其余三路大军。”
“另外,还要以尚书署的名义给长安以北的各郡国下诏,让他们整修城池,囤积粮草,操练亭卒。”
“当然,诏令上不能说是为了防备北征的汉军,而是要说成防备匈奴。”
从边郡到长安,不管走哪条路线,中间至少都隔着两三个郡。如果范明友等人要行不轨之事,这些郡国多多少少可以拖住他们。
一旦被拖住,就可以为韩增和赵充国获取一些时间。
犯上作乱,最重要的就是兵贵神速。
只要“叛军”裹足不前,那么刘贺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