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朕非汉废帝> 第453章 朕将建千座学校,教十万读书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3章 朕将建千座学校,教十万读书人(3 / 3)

和村序设有经师一人。

从大到小,从上到下,构成了一个之上而下的体系。

单是从纸面上的结构来看,并没有太多的问题:层层推进,结构分明,并无缺漏。

甚至不需要过多地改革与变动。

但是,这一套体系却从未得到具体的落实。

地方官学的兴办取决于郡国官员的意愿,并不强制。

所以要么压根没有办起来,就算办起来了也极少能维持长久的,最后常常沦为虚名。

所以,刘贺的新政打算从两个方面入手。

现在,长安的太学有太学令一人,博士官五六人,博士弟子三百人。

这人数看起来不算少,但实际上却远远不够。

至于地方郡国各层级的学校,那学生就更是寥寥无几了。

这种情况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的。

一是私学兴盛,大大地挤占了官学的生存空间。

二是没有书籍,制作竹简和命人抄书所费颇多。

但是,在刘贺的面前,这两个原因都不会成为绊脚石。

私学兴盛,那就不利于刘贺统一人心,所以更要打压私学,兴建官学。

没有书籍,刘贺带来了印刷术和造纸术,可以让书籍的价格飞速下降。

最重要的是,作为掌握朝权的天子,刘贺有做成此事的决心。

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都具备,离成功自然不远。

在一人独治的制度之下,作为大汉的最高统治者的刘贺有心要扩大读书人的群体,那就成功了一半。

另外,印刷术和造纸术是刘贺手中的两件武器。

经过半年扩大产能和工艺提升,宣纸的产量和书籍的印数已经可以让“知识”向更底层推进下去了。

同时,为了让地方官员重视此事,学校的数量和生员的数量将会纳入到他们的每年的上计考核之中。

一件事情,只要与自己的仕途挂钩,地方才会热心地去做这件事情。

“郡国有学,县县有校,学校有生”这就是刘贺的目标。

“大汉有一百零三个郡国和一千三百多个县……合起来就有一千五百个学校。”

“陛下,这么多的学校,每个学校到底要收到多少人?”

办学之事一直是太常的该管之事,苏武一边擦着脑门子上的汗一边试探地问道。

此时的大汉约莫有五千多万人,到了西汉末年,人口相差不多,那个时候,光是太学生就有一万人。

这意味着,在大汉的天下,堆积着大量有读书识字需求的百姓,之事囿于条件没有被释放出来而已。

“朕在《庠学会要》中写了,三年之内,太学博士弟子一千,各郡学生员最少三百,各县校生员最少五十。”

苏武几个人听完之后,都没有做声,而是飞快地在心中算了一笔账。

最终得出来的结果,让他们难以置信而又激动不已!

三年之后,大汉要多出十万官学生啊,这是亘古未有的壮举。

紧接着,他们立刻又想起了《庠学会要》里其他的一些内容,更是觉得有些窒息。

求个全订支持,呜呜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