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朕非汉废帝> 第454章 朕要让儒生学实务,当官不为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4章 朕要让儒生学实务,当官不为民(1 / 2)

天子在那本《庠学会要》当中,还提到了一些别的事情,让改革显得非常地与众不同!

天子可是要给这些太学生发钱发粮的。

太学生一个月十斛粟,郡学生一个月七斛粟,县学生每个月五斛粟。

如此算一下来,光是给这十五万学生发的钱粮折算下来就是五亿钱,而大汉大司农和少府一年的收入也不过七十亿,结余更是只有二十亿。

这意味着光是建学校这一项新政,天子就要掉大汉四分之一的结余。

这天子真的是好大的手笔啊。

简直到了奢华的地步!

王吉这太学令都觉得十万读书人有一些太多了。

“虽然多了十余万读书人是开天辟地的圣举,但陛下要这样多的读书人……是要做些什么?”

“朕自然不是让他们在太学和郡学里终日辩经,圣贤书虽然微言大义,也经不起十万儒生终日苦读。”

“朕是希望他们能成为大汉的栋梁之才,既要领会圣人经典中的微言大义,又能为天下百姓造福!”

为天下百姓造福?

在场的三个老人和一个年轻人都是儒生出身,他们听到天子这番话后,立刻觉得耳目一新。

不知道为什么,天子要让儒生“造福百姓”的话,竟然让他们这些在故纸堆里埋首的老儒都有些热血澎湃。

殿中的这四个儒生稳稳地坐在榻上,身体不禁往前趋,似乎回到了在精舍的时光,仔细地听天子解释他的构想。

这就涉及到学制的内容了

在所有的庠学中,一半时间学习儒经,另一半时间则学算学、工学、农学、法学及兵法等实务中的任意一种。

教儒经的讲席自然是儒生和经师,教其他学问的讲席则是各个衙署的属官吏员。

比如说兵曹教兵学、农曹教农学、法曹教法学等,以此类推。

除了儒学之外,其余的学会也会逐步印出教材,分到不同的庠学使用——由易到难。

不管是县校,还是郡国学,又或者是太学,所有的学生只允许就学三年。

三年之后,可考入上一级的学校,也可以到民间私学自学或者暂停学习。

刘贺说到这里,特意停顿了一下,让几人慢慢地消化自己刚才的这番话。

相对于后世的教育制度而言,如今实行庠学制粗糙到了极点,却又是现行条件下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就像拿出一半的时间来学习儒经这件事情,用后世的眼光来看,这还是有些浪费时间了。

但这是刘贺在大汉不得不做出的妥协,如果刘贺提出废除儒经,面前这四个人都会当场诛杀自己这个暴君。

刘贺只能进行改革,而不能进行革命。

改革可以自上而下,革命要自下而上。

而在如今的大汉里,没有革命的基础。

“陛下,虽说要让儒生造福百姓,但让天下的儒生去学这微末之事,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王式说道。

“几位爱卿,那朕就要问问你们,如果你们是这年轻的学子,有这样的机会,是否愿意学一学?”刘贺笑问道。

“这……”几个老人顿时非常语塞。

“苏卿,若是在太学可以学到西域诸国的地理地形之学,你可愿意一学?”

“龚卿,若是在太学可以学刑律之学,伱可愿意一学?”

“王傅,若是在太学可以学兵法之学,你可愿意一学?”

刘贺一连三问,就把这三个老人给问住了。

这些知识他们为官之后,也曾经在衙署中跟随属官吏员学过,但是若能早一些学,自然更是好事。

刘贺看到几人脸上那犹豫的表情,知道自己猜对了。

在此时的大汉,在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的地位飞速提高,压过了其余百家。

但因为所提的时间不久,所以读经还没有成为出仕的唯一出路,许多官员靠的是其他的本领出仕的。

大汉的儒生有担当的,强调的仍然是君子六艺,与明清那些只会在八股文里钻营的酸子不同。

就像王吉,是货真价实的儒生,但掌军事也是一把好手,甚至还能关注百姓生育婚配的事情。

真正完全以“八股文”为选拔人才唯一标准,一直到明清才会逐渐形成。

在那之前,儒生还是愿意处置实务,只是先为官后学政而已。

而两汉也是文官集团转变的关键期:从百齐放到只通儒术。

所以刘贺要抓住这个关键的机会,尽可能地扭转这个不好的趋势。

孔子的儒学没有大错,错的是后人的滥用。

毕竟,孔子教出来的学生有子夏这样的学问家,也有子贡这样的商人,更有子路这样的忠臣。

“如何?几位爱卿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