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朕非汉废帝> 第489章 朕要的新儒家,不只祭孔子,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9章 朕要的新儒家,不只祭孔子,也(1 / 2)

天子新建那么多的郡学县校,这让严彭祖、蔡千秋、施雠这些还没有官职品秩的人看到了当“官”的希望。

六百石也好,二百石也罢,那都是货真价实的官,也都算是出仕了。

而且,很快就要行科举制度了,如果不搭上这直接出仕的船,以后再想要出仕就要参加科举了。

年轻的儒生去参加的话倒也正常,但是小有名气的大儒去参加那面子上就太难看了一些。

更何况,万一没有考上,岂不是更丢人现眼。

毕竟,以后这科举制要考的都是通行版儒经,他们可没有把握。

天子今日能给他们这个机会,无异于给他们留了一条活路。

先当六百石的教谕和二百石的教师,以后总能转任其他官职的。

当下,连严彭祖和蔡千秋对天子都感恩戴德了起来。

“以后,这民间的精舍仍然可传授各家私学,府衙不得干涉,然传授私学时不可攻击贬损官学。”

“在太学及郡县庠学之中,则只能教授通行版儒经,不可教民间私学,若有阳奉阴违者,立刻逐出郡学校校,永不得录用。”

“各郡都尉府增设品秩六百石的读经御史,专门监察辖下庠学。”

“诸生入学需考试,结业需考试,胆敢徇私舞弊者,定要严惩!”

规定的所有惩罚不可谓不严厉,尤其是永不录用,那就彻底断了出仕的路子,对儒生来说,无异于要了老命。

刚刚才面有喜色的儒生们,此时表情又暗沉了下去,想要吃上这皇粮,只能放弃自己的私学了。

“陛下,老臣还有一事要请奏!”王式站出来请道。

“何事?”

“陛下,所谓名正言顺,通行版儒经应该有一个正名。”

“嗯,王傅此言有理,王傅觉得当用何名呢?”

“老臣以为,这十三经既然是由陛下所注,那么可称呼为‘圣训正经’,以此来与其他的儒经做区别。”

圣训正经,这倒是一个好名字,刘贺当即就同意了下来。

“朕还想在太学再建上一座圣贤祠,用来祀奉天下的圣贤。”

“不只是在太学,在各郡国首县也要建圣贤祠,惟有如此,方能让百姓知道何人是华夏的先贤。”

此时的大汉已经有了孔庙,孝武皇帝及历代先君也曾经祭祀过仲尼至圣先师,但是孔庙自然只祭祀儒家的先贤。

如今,既然提倡的是“百家合流,独宗儒术”,那么先贤祠就不应只祭祀仲尼和儒家先贤了,更应该祭祀其他的先贤。

所以,天子一提出这个建议,儒生们一时还有一些接受不了。

可是既然辩经都辩输了,天子又给了他们吃饭当官的机会,又还能说什么反对的意见呢?

“圣贤祠以孔仲尼为至圣,为万世师表,为儒术之源,为百家之宗!”

儒生们松了一口气,天子至少还是先认可乐孔子至圣先师的地位。

已经回到正堂上的孔霸,表情也稍微和缓了一些,微微逼上的眼睛睁开了许多。

“而后,还要在先贤祠中再配享八圣贤……”

八圣贤?

这似乎不是一个小数目。

已经饿得有些精疲力竭的儒生和朝臣们将目光转向了天子,他们知道这会是今日最后的诏令了。

“一是亚圣,孟子。”

“二是季圣,荀子。”

这二人都是儒学的代表人物,虽然地位不如孔子,但也让儒家的传承得以延续。

“三是法圣,韩非子。”

“四是术圣,墨子。”

“五是兵圣,孙子。”

“六是道圣,老子。”

“七是哲圣,庄子。”

“八是儒圣,董子。”

“九是名圣,惠子。”

后加的这七个人当中,仅仅有董仲舒一人是儒家代表,其余的都是各家各派的代表人物。

一阵骚动之后,儒生们下意识地想要站起来向天子进谏反驳,但是他们却发现自己的屁股紧紧地贴在了脚后跟上,根本就站不起来。

他们忽然意识到,这儒林的风向变了。

既然现在要奉行的是“百家合流,独宗儒术”的路线,那么其他各家的先贤自然也应该纳入到儒家当中。

如今的儒家,还是原来的儒家,但是却又不是了。

就算他们此刻站起来反对,也已经于事无补了,只会被天子打成“小人儒”,说不定真的要边塞当鄣长。

更何况,就连孔安国都已经向天子认输了,他们又怎么可能赢得下天子呢?

想到此处关节,当然再也无人出来进谏了。

“从今日起,为了与原本的旧儒家做区别,提到儒家应该加一个新字,称新儒家或者新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