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旧墙之下,形单影单,深深叹息。
“从前我总爱和归亭开玩笑,让他把状元让给我。可是现在,要是我把这状元还他,他就能活过来该多好。世人眼中的庆阳三子,早就—回不去了。”
故居如旧,故人已逝,满眼盛景,凄凉一片。
王文书也感慨颇多,庆阳三子之首的苏厌,获罪而亡,陈君平退学回了江南老家,未能进京赶考,只剩下了何远。要说他们这一辈中被寄予厚望最多的,莫过于这三人。曾经大街小巷流传的佳话,现在看来,却一声悲凉的叹息。
“唉,别伤感了,好不容易才回来一趟,怎么能不去拜访院长他老人家。”
他们走到院长的住所,院长坐在院中的石桌旁,沏了一壶新茶,仿佛已恭候他们多时。院长上了年纪,半鬓花白,但依旧和蔼可亲,目光温润。何远停下脚步,王文书不解地抬头看他,只听见他悲伤的说出一句话。
“文书,归亭在行刑前托老师给我带了一句话,他说:‘祸起萧墙,不可不妨。’我现在明白了,他想告诉我害死他的真凶,又顾虑着他的父亲。我们现在要见的,便是他当时不敢开口的。”
——“祸起萧墙,不可不妨。请父亲告诉益清,万事小心,勿重蹈覆辙。”
王文书如雷轰顶,懵在原地,但何远已经走到了院长身边坐下,他只得呆呆地跟了上去。何远冷冷的地坐着,周身散发出一股生人勿近的气息。
“院,院长……”
院长给他们二人身前的茶杯盛满了茶水,笑道:“文书也来了,在明政院待的还习惯吧?”
“挺好的,见到了很多以前只听过名字的先生们,跟先生们一起办公、能学到许多东西。”王文书心里充满了困惑,被方才何远的话搅乱了心神。
院长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又看向了何远,慈祥地问道:“益清呢?”
何远强装着镇定,内心无比慌乱,眼前这个和蔼的老人他曾经无比敬重,在怀疑他之后,也不知该用何种态度去面对。
“如院长所见,事务繁忙而已。”
院长脸上的笑意有片刻凝固,微不可闻的叹息一声。
“益清啊,连一句老师也不愿唤了吗?”
王文书夹在两人中间,看着渐渐紧张的气氛,也意识到了情态的严重手足无措,欲哭无泪。
“我进宫面见了陛下。”
“我听说了,你还立下了军令状,看来胸有成竹。”
何远正对上院长的目光,想从那深邃的眼波中窥见一分愧疚。
“在来书院之前,我尚且不能确定,但现在,我有了答案。”
“哦,为何?”
“青梅煮酒这个典故,还是当年老——院长亲自讲授我与归亭的。院长知晓我何时进了宫,何时离开明政院,知晓我用多长时间能到书院,所以沏了一壶温茶。而这一切,您本来可以装做不知道,凭着我们对您的敬重和信任,没有人会怀疑您,而我也只能在书院里一个个的排查。就算最后还是查到了这里,也还是过了三日之期。您想提醒我,不要被外表所迷惑……老师,谢谢。这也是益清——最后一次唤您老师了。”何远端起了石桌上的茶杯,入口甘苦,也并有回出甜味,苦的心头酸涩。何远说的每句话都如同冰雹重重地砸在王文书心里,王文书惊恐不已,不由自主往何远身边挪了挪。
院长依旧笑的春风和煦,甚至欣慰地点了点头,并没有否认。“你长大了,当年有先生来跟我抱怨,说你品性劣、质难琢,不好教养,而今也能够独当一面,真好啊。即便你日后不愿认我这个老师,你与君平、归亭都是我的得意门生。”
“你不配提那个名字!!!”何远手中的瓷杯狠狠掉落在地,四分五裂。王文书早就被这场面惊呆了,他甚至怀疑这只是他做了个荒唐的梦而已,毕竟那可是庆阳书院的院长啊,说是他王文书他自己都敢信,但要是院长是凶手,那真是想都不敢想的。
“我很抱歉。”院长看着眼前激动的青年,渐渐没了先前的笑意。
“抱歉?您应当悔!您怎么忍心,怎么忍心啊!归亭自幼就拜您为师,他父亲苏伯父也是您的得意门生,他们都尊称您一声老师,敬您、爱您……您又对他们做了什么!归亭还那么年轻,他本该有多好的未来,老师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还亲手把他送上刑台。您究竟为了什么啊?” 说这些话时,他不禁红了眼眶,他心里有什么东西在这一瞬间崩塌了。
“这世上有太多的事与愿违,我比任何人都希望我的学生金榜题名然而无可奈何、迫不得已也是我所料不及的。”
事已至此,何远已经觉得身前这个老人渐渐陌生。这么一个年过花甲、德高望重的人,究竟有什么理由可以使他背却初心,昧着良心去陷害自己的学生。“那封信,是您交给我和归亭去送的,现在只要您跟我到圣上面前陈述实情,就可以还归亭一个公道。”
他说完自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