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泽方感激涕零,何远一针见血的道出了他的困境。虽然他做好了成为一个丈夫的准备,但是面对一个比自己小了好几岁的凤阳郡主,相处起来还是不免有些尴尬。
何远难得清闲,在府中反省思过,抄抄经书,描摹字帖。庆帝问起的时候,赵泽方就是这样答的。
何远自己都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不管每日再忙,他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来描摹各种名帖,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惯。
何远当然也给不了李承哲一万两,只是写了个欠条。因着这一纸欠条,李承哲被士人口诛笔伐了许久。
就在世人忙着匪夷所思的时候,何远又做了件让陈君平更加匪夷所思的事。
从京城到下江南到达陈君平所在的平州,乘船是最省时的。不过渐入冬季,江面上寒气更盛。何远也只是临时起意,在所有人都没察觉的情况下一夜到了平州,什么准备都没有,冷不防打了个寒颤。
陈君平一推门就见到门外的何远,震惊的眨了眨眼,确认自己睡醒了。
“益清?”
何远也直觉唐突了,搓搓了手。“嫂嫂在家中吗?来的匆忙,忘了备礼。”
陈君平快步上前拉住了他,“唉,算了,你先随我进屋去吧。”
敏儿还没回到屋,就被告知陈君平去而复返,便往大厅走。
何远此时脑子里一片空白,他不止一次听说陈君平讲起他这位青梅竹马,初次见面,总有些坐立难安。
敏儿一进来就见到了坐在堂下的何远,彼时他端起一盏热茶,只是看了眼,最后又没胃口的放下。
虽是行路匆匆,但一身白袍洁白无瑕,如玉树临风,目镶星月,眉披横墨,高贵且冷漠。
敏儿略一退步,朝身边的侍女捂唇偷笑,“莲生清雅,香远益清,果是百闻不如一见。”
“夫人怎么这时就不夸姑爷了。”侍女哂笑。
“敏儿来了,同你介绍下,这位是……”
“何益清,不用你说我也猜到了,天下才俊,惟益清当此风华。”
“嫂嫂谬赞了。”
陈君平已习惯了她这样子,无奈的笑笑,拥着她落座了。
庆阳三子之后,书院再无榜单。他们三人,一朝一野,一生一死,也成为了无数人怀念的一段记忆。《庆阳诗选》依旧热销,只是没有当年风靡。
敏儿去备早饭,给他们两人留了个独处的空间。
陈君平开口便问:“你告假了?”
何远心虚的摇了摇头,“没。”
陈君平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所以陛下罚你闭门思过,你却来了我这。”
“嗯,不日便归。”
“你为什么没担任明政院院长了?”
他搜肠刮肚也没找出来什么合适的言语,只得含糊道:“我以为你不入官场,便是要两袖清风做个清闲人,怎么也关心我的仕途。”
陈君平眸色一凝,笑笑转移了话题。
“与我一道去学堂看看吗?”
何远自然也不会拒绝,不过他亲眼见到后不免有些震惊。学堂里都是些刚到他膝盖的幼童,叽叽喳喳的吵闹不休,陈君平咳了几声他们才安静下来,手忙脚乱的找自己的文房四宝。
他以为就算陈君平没有考取功名,但就凭着他已有的声名,怎么都不会只是在这小小学堂教一群刚启蒙的孩童习字。
这个过程相当的枯燥,不过何远平日里练字成了习惯,也算修出了几分耐心。
“怎么样?”
何远愣愣的抬头看着讲台上下来的陈君平,“什么?”
陈君平也没问他为什么心不在焉,“这些孩子生性活泼,坐这么一堂书法课可真是要他们的命了。倒和你极其相似,你每每坐不住,都要闹得别人不安生了。”
他笑道:“让你讲的,好像我很顽劣似的。”
两人并肩走出学堂,这时正是饭点,街道上的人不多,穿过两条小巷他们就能到陈府。
“益清,你比以前沉默多了。”
“哪有那么多以前,不过是今人的留恋。你大婚时我没赴宴,如今来了也是空手,惭愧,总还欠你一份礼。名画玉石你不需要,金银布匹配不上你,真不知道该送你什么好。”
陈君平淡淡的听着,在那道锋锐的眼神下毫不躲闪。
如果陈君平愿意,他的仕途从什么开始都不算晚,何远也只是想试探他的想法,也没有一个期待的答案。
“还以为能和你叙叙旧。”陈君平眼中流露出怅然的神色,兴叹道:“人生不重来,何故枉相思。益清,我们还是接着来说一说你吧,还是继续保持沉默?”
何远心下了然,陈君平不会进京了,他选了敏儿,选了一生的归宿。后世人记录他时只会写他是庆阳三子之一,清清白白一句话便了然。
“我与冯先生有些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