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并非因为憎恨君主,而是因为只有君主死亡他们才能进一步获得最大利益。
可见韩非在解释人的行为上完全抛弃了儒家“仁”的概念,认为儒家这些概念在理解人时完全不必要,甚至有害。
韩非进一步彻底否定了儒家“仁”的基础----家庭。孔子认为孝悌是仁之根本,但韩非通过观察事实认为:
为人主而大信其子,则**臣得乘于子以成其私,故李兑傅赵王而饿主父。为人主而大信其妻,则**臣得乘于妻以成其私,故优施傅丽姬杀申生而立奚齐。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韩非子·备内》)
做君主如果相信“仁”,并进一步相信他的儿子会孝顺,人们就能利用他的儿子来实现自己的私利,比如李兑辅助赵壬最终饿死了主父。做君主而非常相信儒家对夫妇这一伦理的解释,人们就能利用他的妻子来实现自己的私利,比如优施帮助丽姬杀死太子申生而改立奚齐。即使是像妻子和儿子那样亲近的人还不可相信,其余人就没有可相信的了。亲如夫妇、父子这样的关系都是受利益决定,所以儒家所提倡的“仁爱”观念是一种形而上学玄想,没有任何现实的基础。最终韩非认为“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韩非子·劫杀臣》),用简短的话来说就是趋利避害。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高官厚禄之下,必有勇夫。这就是人心,人性本恶,故而需要严刑峻法来束缚。
“妖孽,吃某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