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问题,她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在京城坐镇。
邹毅看了一眼手表,说道:“郑总和晓敏的飞机应该落地了,公司已经安排人去接!”
李卫东点点头说道:“等他来了之后,把这事告诉他,他们不是在研讨会上对“资金出场”讨论的很热烈嘛,就从他开始吧!”
风险投资一般情况下,“成三败七”,也就是差不多有百分之三十成功,但是失败的百分之七十也不是说一文不值。
尤其是李卫东以前投资的那些国有企业或者集体公司,虽然这些公司没有发展的潜力,更没有盈利的能力,不过谁让他们站着国有企业,或者集体企业的名头。
不盈利,不代表没有资产,比如公司底下的那块地,若是在城区就更值钱了。
这也是很多公司苟延残喘的目的所在,就等着被那块土地被开发商看中,然后在出让的土地款中分一杯羹,能搂一笔养老钱。
但是在中国的环境里,员工肯定不会被亏待,但是公司的股东能不能拿到这部分钱还真不好说,毕竟很多公司的土地来源都是无偿划拨,还想要补偿款,做梦呢?
对于这样的公司,按照李卫东的想法,要么全资收购了,把土地的性质彻底改变为公司的资产,要么干脆不占这个便宜,惹这个骚,直接退出完事。
实际上在国内,风险资金的退出渠道一直是个大问题,毕竟上市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若是没有盈利,压根就不可能上市。
而现在呼声很高的“二板市场”,按照李卫东上辈子的记忆,是个旷日持久反反复复的事情。
现在的呼声很高,甚至传言马上就要建立起来,毕竟周围的地区都已经成立了类似的“创业板”,而且看着还不赖。
等中国拿定主意也要干的时候,甚至不惜停了深交所的新股发行,结果好巧不巧的遇到了纳斯达克崩盘。
这个全球最大的“创业板”崩塌了,又加上国内的主板市场也是丑闻不断,国家最后决定暂停成立中国的“创业板”。
就这么兜兜转转,值到小十年后,“创业板”才正式的建立起来。
李卫东明显等不到那个时候,而他早些年投资的很多企业都处在了干什么都能发财的时候,现在已经过了那个时代了。
成功的已经成功了,不成功的也已经有很多的企业处于亏损的边缘,甚至破产的也不少。
李卫东也想要帮他们脱困,但是实力不允许呀,这个社会上不可能每个公司都能发展起来,他始终坚信,成功是个小概率的事件。
让郑思京负责这事,也和李卫东让他负责给各个公司找问题治病是一个道理,治不好了自然就不用再浪费宝贵的药品。
邹毅看这件事已经解决完,就开始汇报工作,“董事长,根据今天收到的消息,蚍蜉资本在米国的清仓行动已经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