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上抗衡一下。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的小股东众多,他们对上市的心比较迫切。
公司初创的时候,李卫东只当投资人,让肖继辉管理公司,并且要求他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出二十家上规模且能盈利的商场,就给他20%的股权。
为了拿到这个股权,肖继辉是铆足了力气干,但是干了半年就知道这个任务太难。
不过后来想明白了,人不能太贪,要先把蛋糕做大,才能吃的多。
当时就把李卫东给他的套路,拿出去对付别人,很快就召集了一大批的有经验、有经历、有能力的同志共同创业。
果然在这个社会只有资本的力量才是伟大的,企业越做越大,队伍也越来越大。
所以现在整个公司内,有股份的高管、店长就有几百人,有的多,有的少,有的甚至还只是在某个商场有股份。
无论这些人的股份是多少,但不可否定他们是股东,若是按照现在公司的资产来计算,很多人的股份价值已经超过千万。
这些股份虽然可以交易,但是谁都知道,没有上市的公司股份不值钱,买方市场太小了,卖方没有议价能力。
所以现在这些股份只能作为分红的凭证,想要交易不合适,也不舍得。
公司现在又处于向外扩张的阶段,大股东对分红没有要求,管理层自然想要把留足本钱想要把蛋糕做大,所以分红的比例和数量肯定不会太多。
一旦上市,情况就不一样了,这些股票的价值肯定要增长不少,到时候留着分红,还是在二级市场上出售,再或者质押都很自由。
所以现在万家商场想要上市的主推力,并不和其他公司一样是由大股东,投资方推动,而是由公司的管理层。
自从今年初开始,公司决定要筹备上市事宜之后,肖继辉每到一个地方视察,当地商场的负责人总会如同现在他这样满脸希冀地问他,公司什么时候上市?
弄得他很无奈,他也想呀,毕竟他的股份是除了李卫东之外最多的,上市对他来说肯定是个好事。
但是监管部门也是他家的,还能想什么时候上市就什么时候上市?
大老板倒是有这个影响力,但是老板无欲无求,或者说是对他们这个小公司无欲无求,一点都不积极。
李卫东手里抱着茶杯沉思着,上辈子三联能够把郑百文重组,后来也没有太多的麻烦,这也说明重组应该没有问题。
但是这种重组肯定也会伴随着很多是非,尤其是刚才肖继辉说的这几个部门,哪个也不是易与之辈。
不说郑百文的大股东百文集团,后面站着的是郑洲市政府,以后只要在郑洲或者豫省做生意肯定绕不开他。
信达资产就更不要说了,专门处理坏账的公司,简直就是官方的要账公司,后台太硬,虽然坏账有偿还率一说,但是他们肯定是能要多少就要多少。
还有最后一个证券监管部门,只要是上市公司就不可能绕过他,即便上市成功了,也能管得着你,让你完蛋简直一句话的事。
与这三个部门做交易,还是这种牵扯到资金量多,弹性大的事情,嘴一歪,钱就来了,最是容易产生**问题。
这也是李卫东沉思的理由,估计也是肖继辉要专门跟李卫东汇报的原因。
李卫东不怕跟机关部委打交道,但他怕扯进去一些是非,是非很要命,一旦扯进去就没完没了。
“信达资产二十亿的债权想要回去多少?”李卫东沉思了一会才问道。
“他们想要一半,不过他们内部有人表态能收回一两成就不错了,毕竟郑百文现在的资产状况就算全部给他也没有这么多!”
“我也咨询了一下一家投资顾问公司,他也给我们出了一个方案,以他们这种情况,的确不会要求太高的偿还率!”
说着肖继辉就把从文件包里掏出一份只有几页纸的文件递给李卫东,这是他找的投资公司做的一分方案。
来找大老板汇报工作,不可能什么工作不做,脑子一热就跑过来跟老板汇报,这样既没有条理性,也不会有效果。
现在他花钱找了一家有实力、有背景,关键是能够接触到这几方的投资顾问公司,做了这么一个能够让各方都可能接受的方案。
选好一家投资顾问公司,不仅轻松省事,还能让事情成功的概率增加。
这也是投资顾问公司能够立足的根本,若是和各方都不熟悉,没有点背景和人脉,还做什么顾问公司。
陈谷不忿地说道:“一两成?我去,这一下子就没了十几亿,这些银行可真会玩,自己拿着高工资,收不回来了就由老百姓买单!”
肖继辉笑着说道:“这才多少,夏总这几天处理的那个重汽厂,应该快有结果了,据说负债过百亿,银行一下子减免了几十亿,不然谁敢接这个烂摊子!”
这种事情已经见怪不怪,国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