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历2月28日,元宵佳节。
料峭春寒挡不住人们观灯的热情,无论是老城区还是洋租界,这天晚上都人山人海。街头巷尾到处人挤人,沿途摆着各种小吃摊,灯市上既有传统的蜡烛纸壳灯,也有现代化的玻璃电灯。
青年学生、白领职员、土豪富翁、平头百姓……全都走出家门来到街上,甚至还有不少入乡随俗的洋人。当然也少不了小偷混混,趁着节日热闹,扒窃拐卖的案子层出不穷。
小灵均骑在爸爸的脖子上,指着远处兴奋大喊:“爸爸,爸爸,你快看那边的灯会动!”
“那是走马灯。”周赫煊笑道。
小灵均一脸好奇:“为什么叫走马灯呢?”
周赫煊解释道:“因为这种灯每一面都画着一匹马,转起来就像马儿在跑,所以叫走马灯。”
小灵均又说:“可我看到的那个没有马啊,画的是孙悟空,应该叫孙悟空灯。”
周赫煊狂汗,也懒得再解释了:“叫孙悟空灯也可以。”
孟小冬、婉容、廖雅泉三女走在一起,各自手上提着盏花灯,叽叽喳喳的不知在聊什么。崔慧茀、崔慧梅姐妹,则跟费正清、费慰梅夫妇一伙,用英文帮两个洋鬼子科普元宵知识。
至于费雯丽,此时小腹已经微微隆起,待在家安心养胎呢。
张乐怡抱着儿子维烈,边走边讲关于元宵的神话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猛兽到处害人,于是人们就组织起来反抗。有一天,一只神鸟迷路,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以后非常生气,让天兵天将正月十五到人间防火,要把人和牲畜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看到百姓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把消息告诉了百姓。人们听到这个故事,就想出一个办法,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里,每家每户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花。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被烧死了。”
“哦,”小维烈不像姐姐那样刨根问底,而是评价道,“天帝真笨。”
众人很快聚在一起猜灯谜,摊主热情的招呼道:“猜灯谜嘞,一角钱猜一次,猜中了有奖品,几位先生太太要不试试?”
周赫煊掏出一块大洋,笑道:“大家都试试吧。”
张乐怡走到一盏花灯前,只见灯面写着:湖畔疏篱边,花前有人家。猜一植物。
她冥思苦想好半天,对摊主说:“是柳树吗?”
摊主笑道:“太太猜得有些不准,还要再试试?”
张乐怡扭头问周赫煊:“煊哥,你能猜到吗?”
周赫煊笑着说:“葫芦吧。”
摊主立即拆开灯下纸条,果然谜底是“葫芦”,他递给小维烈一根冰糖葫芦,恭维道:“这位先生好学问,一猜就中。您刚才给了1元钱,还能猜八次。”
“我也要,我也要糖堆儿(糖葫芦)!”小灵均抱着老爸的额头直摇晃。
周赫煊走到旁边那盏灯,只见上头写道:重阳近,秋波横,外嫁他乡今归宁。猜一蔬菜。
周赫煊有些拿不准,想了想说:“萝卜?”
摊主竖起大拇指:“先生,您真是绝了,这都能猜中!这个谜题特别难,奖品是两根糖堆儿。”
小灵均接过两根冰糖葫芦,顿时高兴得拍手:“爸爸好厉害,爸爸好厉害!”
就在大家乐此不疲的猜灯谜时,费正清问道:“周先生,为什么中国的元宵节比春节还热闹?”
周赫煊苦笑:“可能是政府不准过春节吧。”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元宵节确实出奇的热闹,气氛远超春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规定不准过春节,人们只好把春节和元宵放在一起庆祝。
如此一来,每年的元宵节就成了老百姓的狂欢节,常常导致各种混乱,元宵节晚上出门只能步行,因为挤得连黄包车都没法通行。
民国的元宵节疯狂到什么程度?
有词为证:绅士龙灯禁止玩,一般朽崽省得忙。记得去年樊西街,王八婊(和谐)子齐发狂!
这是湖南某好事者写的《竹枝词》,“绅士龙灯禁止玩”,讲的是蚌壳灯随北洋军阀传入长沙,跟当地的龙灯融合到一起。“蚌壳精”往往是娼妓装扮的,由于其表演具有各种挑逗性,被正义人士严厉谴责,政府也坚决取缔,但却每年屡禁不止。
说起民国的元宵节,最扯淡的当属1912年。
那时中国民国刚刚成立,政府宣布废除农历、采用西历,竟把西历1月15日定为元宵节。政府对此广为宣传,号召大家一起出来欢庆元宵,结果乌漆嘛黑、天寒地冻,街上连鬼影子都见不着几个。
为啥?
因为西历1月15日,距离春节都还有一个多月,而且是农历月底,天上根本就看不到月亮。
“咚咚咚咚!”
远处传来敲锣打鼓声,却是舞龙灯的队伍过来了,许多提着花灯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