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之交,为什么皇帝临阵换将”。
“皇帝深受权臣之苦,他害怕脱脱成为下一个权臣,以脱脱的能力,完全有可能”,他往嘴里灌了杯茶水,接着讲。
元文宗临终遗言,让侄子妥欢帖木儿继承皇位,可是当时把持朝政的权臣燕帖木儿却不想这么做,找来占卜者为其发声:如果明宗的长子妥欢帖木儿在鸡年等六个月再登基,将皇运久长。
大臣们问:皇位空悬,谁来承担国家责任?
燕帖木儿挺身而出:我来承担国家重任。
自从,燕帖木儿的权力到达巅峰,无拘无束。
第二年五月,燕帖木儿乐极生悲,因纵欲过度而亡,此时妥欢帖木儿十三岁。
如果燕帖木儿不是过于放纵,妥欢帖木儿继位之日可能遥遥无期,甚至有可能被害。
妥欢帖木儿此时能感受到权臣的危险,却毫无抵抗之力,只能任由摆布。
燕帖木儿家族势力仍旧庞大,其弟为中书省左丞相,女儿成为妥欢帖木儿的皇后。
另一位权臣伯颜继燕帖木儿而兴成为中书省右丞相,统领百官。
伯颜获封秦王,势焰滔天,见妥欢帖木儿不太听话,便与文宗的皇后卜答失里联手,图谋以文宗之子燕帖古思取代妥欢帖木儿,并安排自己的侄子脱脱入宫为宿卫,监视妥欢帖木儿的言行。
脱脱虽然忠心无二,但难以消除妥欢帖木儿内心对权臣刻入骨髓的恐惧。
因此,脱脱第一次为相不满四年,便以多病为由请辞。
这份善解人意,在妥欢帖木儿心中印象深刻,为脱脱复相埋下伏笔。
事实证明,不是当时朝中所有的大臣都有脱脱这般能力。
虽然妥欢帖木儿没有丧失励精图治之心,但收效甚微,吏治腐败、民间疾苦加剧,又赶上天灾,黄河决口,饥荒、瘟疫频发。
为挽回颓势,妥欢帖木儿请脱脱再度出山,希望他能力挽狂澜,可是积重难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