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这段时间,因为要和安郦讨论兴农利商之策具体的落实,萧拂常常留安郦在宫中用饭,有时候讨论太晚,甚至会让他留宿御书房旁边的偏殿,免了来回奔波的劳累。
这是安郦从未有过的待遇。当然他也知道,萧拂求才若渴,被留饭留宿的臣子,这及年来不知凡几。但这小小的一点进步,依旧让他觉得离萧拂越来越近了。
这日御书房内,萧拂留下了宰相于怀津,副相刘海,还要几个重臣和安郦议事。
一众老臣中,安郦挺拔清隽,哪怕站在角落,低垂着头,依然是赏心悦目的存在。
“陛下,女官一事,阻拦重重。何不三思?”刘海看了好几眼于怀津,可惜眼波抛给瞎子看,于老头的目光落在萧拂身上,就是不挪地方。无奈,他只好战战兢兢地谏言。
“哦,你们如何看?”萧拂微勾唇角,不怒自威,凤眸流光溢彩,目光在其他臣子身上一掠而过。
于津淮摸着胡须不说话。女子为官,前所未有,他很期待看到一个男女平权的社会。但目前来看,并非易事。
如今大黎共有三百三十名女官,其中正四品以上仅有三名。
三百三十名女官中,出身贫苦者占大多数,而出身不足,受到的教育有限,才干便也有限,只能待在微末的官位上,做些普通事务。越是显赫的人家,门庭规矩越多,从小接受了最好教育的贵女们,偏偏是最难走出家门一展才华的人。
官场是个很复杂的地方,在男人掌握着绝大部分话语权的官场做事,女官们的境况十分不好,被歧视坐冷板凳难以交差都还算寻常事,最糟糕的是有几十个女官在上值时遭遇了□□。虽然事后朝廷对嫌犯进行了惩处,造成的伤害却无法弥补,也让更多有才华的女性对官场却步。
好人家都不希望有个抛头露面的女儿或者儿媳,尤其是出了数回事故后,女官婚嫁成了大难题。除非愿意自梳,或是家中无人约束,女孩儿们很难再出来做官。
当初政策刚出来时,共录用了五百九十八名女官,如今就只剩下一半多点。而除了一开始报名者众多,近两个月的女官录用人数都是个位数,且成下降趋势。再这么下去,不拘性别降人才将成为一场闹剧。
当萧拂再次将目光落在于津淮身上时,这位老人家拱手道,“万事开头难。老臣以为,女官之事,功在千秋,不必急于一时。”
“臣附议。不拘性别,广纳贤才,是臣提出。虽说一时遇挫,但好的影响也不少。女官上任以来,太安府冤案错案少了一半,户部的死账烂账也清理一空,龙骑军更是比往年多招了一千三百人……”安郦早有准备,侃侃而谈,“女官们聪慧细心,有目共睹。她们入朝堂,许多衙门面貌一新。”
萧拂的目光专注地落在安郦身上,这让安郦精神一震。这世上只有那么一个人,她看他一眼,哪怕带着七八分的漫不经心,也能让他心花怒放。
安郦想起前几日,他就将女官问题向萧拂反映,那时候他问她,“陛下,你以女子之身登顶皇位,便该知女子在朝堂的艰难,又何苦让千千万万女子都如你一般辛苦?”
“朕希望总有一天,这世间的女子,不必再依附男人而活,不必再困守内院。无论什么事情,她们都能如男子一般想做就做。只论才华能力,不论出身性别。”萧拂坚定地回答他,“以今时今日之艰难,换明朝明岁之自由。只有让女子们都走出去,看看广阔的天地,看看美哉的大黎,她们才不算白来了一趟人间。”
“安爱卿想必已有良策?”萧拂的声音打破了安郦的回忆。
“是。”安郦眼底的笑意,一点点漾及满脸,他朗声道,“臣提议,对正五品以上女官的家人授诰命。女官婚嫁时,朝廷发放恩赏,有特殊贡献的女官,可得陛下亲自添妆。军中男子向来婚嫁困难,可命官媒牵线女官,一来解决双方的婚嫁问题,二来有将士撑腰,女官安危也能有所保障。”
有几个老臣张嘴想说什么,却听于津淮道,“妙哉,妙哉!”
于津淮德高望重,那几个老臣只好闭嘴,于津淮问安郦,“安大人言犹未尽吧?”
“是。”安郦笑着回话。
接下来,安郦又提出应该鼓励勋贵家的贵女们走出家门,为朝廷出力,甚至列举了数个儿子不成器家中女儿却很优秀的大家族,这些家族不想渐渐沦为末流,只要找个台阶,他们会巴不得家中姑娘也能出来为官保住家族地位不坠。贵女圈子一旦撕开一个口,此后贵女出仕便名正言顺,如此一来,就能增加高级官员中的女性比例。这些贵女背后的关系网交错纵横,只要她们能扎下根,将会在官场形成一股强大的女性力量,不容忽视,不容欺侮。
安郦还建议规定各地官学每年招收女学生的比例,来保证女子的入学机会,为大黎培养更多的女性人才。不止如此,他还自己出资设立兴学金,资助贫苦但聪颖的女子入学堂。
萧拂一一采纳,命人颁布下去。
御书房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