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否因着叶梧的那番话,郁微在入夜时难得梦到了过去。
在连州奔波多年,郁微早已将过去那些事都淡忘,只是未料到那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就隐在心之一隅,由着旁人的一句话轻而易举就能勾出。
初次跟着江砚行走出刺风山的那几日,她被安排在大辰军中的火头营的营帐中歇息,随军赶回曲平。
那时她睡不安稳,几次都想偷跑,却能被军中的斥候撞破,再捉回来。
第不知多少回在夜间偷跑时,她只顾着回头看身后,谁知一头撞进了一个人的怀里。
那人手劲很大,捉她手腕时捏得她腕骨生疼。她正准备踢上一脚,却在篝火的余亮中看清楚了来人的容貌。
是江砚行……
因为她在山中刺了他一刀,江砚行的伤养了好久,今日才终于能出来巡营,谁知就碰上这只捡回来的狐狸准备溜之大吉。
“干什么去?”
郁微理亏:“我……我闲逛。”
夜间的江砚行眸色沉如幽水,让郁微卡在喉间的话还是咽了回去。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江砚行没松手,抓着她往自己的帐中走,边走边说:“在军中闲逛,按律杖责六十。你不妨思忖一下,你的身板能否扛住那六十杖。”
被这话唬住了,郁微没敢再动。
加之怕再牵扯住江砚行肩头的伤口,她由着他将自己拽进了帐中。
灯油快要烧尽了,江砚行在添灯油时回头瞧了她一眼,神色清淡而不冷漠,问:“怎么穿那么薄?没人给你送衣裳么?”
“我扛冻,用不着。”
下一瞬,她的肩上就拢上了一件白色的缎衫,隐约还可嗅见淡雅的熏香。果真是世家公子,连行军打仗都不忘了这些。
帐中明亮了许多,能让郁微清晰地看到江砚行的眉眼。
跟随逃难之人流落至曲平时,她曾遇上有人布粥施饭。那些人说,这是江家二公子的主意,那是她第一回听到江砚行的名字。
今日一见,却觉得他生得也很好看。
江砚行看她出神,问道:“忘了问,你叫什么?”
“阿微。”
郁微道,“我也不知姓什么。在闵州时,抚养我的阿婆说,她捡到我的时候,我只有一岁,腕间丝绳坠有玉石,刻有‘微’字。”
后来那块玉也在她拮据时被当掉了。
正在提笔批阅什么的江砚行闻言顿住,似是察觉到了郁微的紧张,江砚行觉得面前这个小姑娘很是局促,便继续落笔写着什么,答道:“这字也好。青萍之末,微澜之间,最能起疾风骤雨。”
郁微愣了下,最后什么都没说。
江砚行想起了什么,道:“我的名字,在刺风山中说过了。”
“我记得。”
“嗯。”江砚行说,“那你回到曲平之后,准备去哪?”
这个问题郁微尚未来得及思索,一个孤女生逢乱世,能去哪呢?
江砚行道:“留在江府吧。等我救下他们,你可自行选择离开。可好?”
看着那样的眼睛,郁微说不出好,也说不出不好,只是肩上的披风微暖,让她一时沉溺在了其中。
从梦中惊醒时,天色才暗下来不久,整个府中还未掌灯。清风一吹,寂寥得分不清今夕何夕。
叩门声响起,是拂雪。
“殿下,徐府二姑娘来了。”
本是小憩,郁微却睡得头痛。她揉着酸痛的鬓角想起自己身上的寝衣并不方便待客,便起身去找要换的衣物。
哪个徐府二姑娘?
徐执盈?
自从那日在宫道之外说了几句话之后,郁微便没再与徐执盈有什么交集,今日她却又主动上门,想来定是有要事要找她。再如何,郁微也不该怠慢了。
檐角的铜铃被风一吹,声音格外清脆。
徐执盈在正堂中坐得端正,连拂雪奉上的茶水都没碰,见着郁微来了,这才起身见礼。
徐蹊那样投巧之人,养出一个混不吝的儿子不算什么奇怪的,而养出这样一个通透聪慧的女儿却甚是让人惊奇。
郁微搁下了随手带来的灯笼,用帕子擦着指尖,然后施施然落座,道:“徐姑娘。”
徐执盈却说:“殿下称臣女一声执盈就好。”
说罢,徐执盈抬手,吩咐带来的随侍奉上一个红木的盒子。
掀开之后,里面是一柄玉骨扇。
“这是?”
徐执盈解释道:“哥哥在家中做了好几日,想要赶着送来给殿下,只是近几日殿下一直忙碌,他不想扰您烦心,所以才托臣女送来。”
好似是有这么一回事。
当日在清梦楼中见徐闻朝时,郁微的扇子从阁楼上掉了下去,还没来得及遣人去捡便被一辆马车给碾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