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的疯疯癫癫,她可能看的很透彻。
“所以你觉得无欲无求是不对的,所以你也不想加入任何的门派。”赵明阳说道。
“没错,人为什么要无欲无求,我就不理解那些大师说的善与恶,好与坏,因和果,还有放下,不争不抢等等。
我接受不了的主要是人活一世,如果天天想着吃斋念佛,那是不是也是一种懒惰呢?如果真的超凡脱俗了,那不如走出庙堂,去帮助更多人,比如去当义工啊,比如去一些战乱地区帮助更有需要的人,这不是善事吗?这不是不求回报吗?
吃斋念佛,那就是坐在那里,等待香火钱,而这香火钱,可以理解为人在庙堂坐自有财神来,不愁吃喝只谈因果和劝人向善,这是否是一种经营呢?”
赵明阳一听,背后一凉,这丫头真特么的可怕啊,她的思维,可能真的看透了很多东西,但她为什么没自己走出来呢?
是困惑,还是不愿去面对一些事?
“其实你的困惑啊,随着文明的不断推进,都有答案的。”赵明阳说道。
“什么答案?”任佳妮看着赵明阳问道。
“人性,道德,法律,就这三点,可以回答你所有的困惑。”赵明阳说道。
“人性?道德?法律?”任佳妮喃喃自语道。
“没错,人性,道德,法律,人性是什么?其实人性无非是生存和繁衍,这两点无善无恶,是最原始的,生存就是活着,繁衍是追求身体的快感和精神的延续。
当人性二选一的时候,如果是单独的个体,很可能选择生存,一切以生存为核心,但有了子孙后代,那么生存的意义是让子孙后代变得更好,一家人变得更好,甚至为了子孙后代放弃自己的生存,这是人性,当然这只是大部分人的人性。
而人性的最终极往往可能是为自己而活,之所以能放弃自己的生存而选择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他人,那就要说到道德和法律了。
你可以理解爱美和炫富甚至装逼都是人性,这是为了吸引异性获得繁衍的机会。
但感恩和宽容这类的不是人性,而是道德。
道德就是约束个体的人性,达成集体的繁荣。”
任佳妮???
这尼玛,怎么听糊涂了呢?
“别想那么复杂,道德和人性是什么关系?你想过吗?为什么我们常常说人性,道德和法律?
首先你要清楚人是一种群居动物,个体的生存、繁衍和群体的繁荣和衰退有着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
如果每个人只追求自己的生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不劳而获”,抢夺同类的食物,甚至不惜杀死同类。这就是野兽的生存规则,弱肉强食,强者为尊。
人类如果也这么做的话,按照野兽的生存法则,那么群体的规模会逐渐变小,小群体中的个体也会因无法对抗外敌而死掉。经过多年的进化,人类的社会属性部分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规范。这套规范,就叫作“道德”。
感恩是道德。感恩的本质是“预付费制的交换”:“你先帮我,我必将帮你”。这将润滑群体的协作关系。
宽容是道德。宽容的本质是“允许犯错的协作体系”:以协作为目的带来的意外伤害,可以被原谅。这将鼓励群体拥有协作的勇气。
人性,是个体追求生存、繁衍的本能。可是,不受约束的个体的人性,一定会使个体彼此伤害。道德,就是用来约束个体的人性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群体的繁荣。个体之所以愿意接受道德的约束,是因为群体的繁荣最终会让个体受益。
道德不是人性的内在要求,甚至在大部分情况下,道德是反人性的。恰恰因为道德常常是反人性的,才需要大量的引导和约束。
引导,采用的是宣传、舆论等有长效但见效慢的方法,通过文化价值观引导。
比如通过文化、价值观等引导。
约束,采用的是惩罚、驱逐等“剧烈”但立竿见影的方法,比如通过社会结构、利益结构、法律等约束。
每个时代的人都会给道德中的社会规范“画一条最低的线,这条线叫做——底线,这条底线就是法律。法律是道德的子集,是一旦触犯必然受到惩罚的道德。
比如,一个母亲残害了自己的孩子,我们说她没有“人性”,但不会说她不“道德”,因为繁衍属于人性。
一个人插队,我们会说他“不道德”,但不会说他“没有人性”,因为“保护群体利益”属于道德。
一个人因口角之争而残害了另一个人,我们会说杀人者“触犯法律”,应当受到惩罚。他们双方对彼此的谩骂属于对社会影响不大的“不道德”,但是,杀人者的举动及造成的结果是会极大地影响群体繁荣的“不道德”。
人性,来自“自私”的基因。
道德,是为了群体的繁荣,最后促进个体的生存、繁衍,道德,大家共同达成的“社会契约”。道德,常常是反人性的。
法律,是道德的子集,是维护群体存在的道德底线。
你想想看,一些宗派是不是也都是这样的构架,清规戒律,规律就是道德的约束,戒律就是对没有底线触碰底线的人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