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不,听我弟媳妇说,之前她那兄弟也就是一般种地的,家里时不时还断粮。这次出去,谁知就开了个车回来,听说还给了他爸一笔,准备年后修一修房子给儿子娶个媳妇。”
“哎呀,那在大城市闯荡的老板,能看上咱们这山里的姑娘?”一直听着没搭话的张姨妈张青青问。
“谁说呢,我也是年前在镇上赶集时候,遇上我那叔叔一家。他们老两口也说了,害怕外边说的媳妇不靠谱,一定要找一个咱们当地的好媳妇,老两口还拜托我给帮忙找寻找寻。
今天刚好说起这事,我也就提一提,看刚好有没有合适的。”
三舅妈讲清楚缘由后,张青青又问道,“人家这么好的条件,找闺女可有什么要求吗?”
“青青,你家里闺女不是才17岁,就准备嫁出去了?”大舅妈问。张青青的女儿欣然才17岁,结婚的话也确实太早了。
“嫂子,你不知道,孩子他爸最近又病了,欣然今天和她奶奶在家照顾着,我寻思着让欣然早点出门,之后我带他爸去大医院瞧瞧,把病治好。”
“喜,你说说你那兄弟家的条件,我看看我家欣然合适不。”张青青的丈夫得了糖尿病,时不时要吃药,家里情况确实不好。
“姐,我那叔叔说了,不要求什么学历,也不要求什么长相,就是要勤快,老实,听话。咱家欣然肯定合适,你年后要是哪天合适,咱们安排两个孩子见个面。”
这条件不跟选保姆似的?李晓霞在心里吐槽,什么勤快,老实,听话,这老两口选的是媳妇?
“好,谢谢你,喜。”张青青欢喜地答应了。
看妹妹这么着急,李母也就没再提李晓霞,总归林升还不错。
一直待到下午四点,李家人才从张家离开。
“妈,今天三舅妈说得可真不靠谱,真是牛皮吹破天了,外边生意这么好赚,他还能回来找个农村的?”回家路上,大嫂刘思又说起来今天在张家的话题。
“啥亲戚不靠谱的?”李父他们男的都在另外一个屋子里打牌,也就不知道中午的事。
李母给李父还有大哥李晓峰讲解了一番后,李父思考了一会说道,
“现在做生意的风真的是刮起来了,左右是咱们没个什么手艺,不然也应该去闯一闯。”
李晓霞心里点头,甚至觉得李父可以很大胆一点,这个年代,爱闯就会赢。
直到天快黑,李家人才到了家。
吃了晚饭,李晓霞回了屋,从兜里掏出来今天林升给他的红封,红封包得有些鼓,不知道里面放了什么。
想想林升把红包塞过来的窘迫样,李晓霞笑出了声,真是个乖孩子。
仔细沿着边,李晓霞一点一点拆开红封,里面的东西漏了出来,是一张粮票,还有一块硬币状上面印着福字的巧克力。
这小子真大方。
在这个年代,糖果都是奢侈品了,巧克力也不知道林升竟然从哪里买来的。
巧克力容易化,不易储存。李晓霞拆开巧克力纸,细细尝着。比起后世的巧克力,确实有些甜的发腻,但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应该刚好,比糖果还甜。
慢慢吃完一整个巧克力后,李晓霞开始思考白天了解到的事情。
现在是1984年,知青大都回到了城市。国内资本市场的苗头开始展露,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也慢慢缓和。
从衣食住行到社会各个方面,人民都有极大的消费热情。这个时代遍地都是机会!
社会需求大,做生意,开工厂,哪怕是卖个小零嘴,都是能赚得盆满钵满。
三舅妈娘家的兄弟就是例子,是这个时代最早的淘金者。
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哪里有放弃的道理。李晓霞想着,她这两天就把具体方案拿出来,等到年后,就开始正式谋划吧。
时间一晃而过,马上到了元宵节。通过这几天和不同亲戚们的交流,李晓霞大致有了几个想法。
一个是去县城学校的门口卖小吃食,像麻辣烫,卤菜卤肉之类的一定很受欢迎。
这个适合李家人一起干,不过手里没有配料方子,这种两眼一抹黑去做餐饮生意,怕是要赔本。
另一个就是做一些时兴的东西在县城卖,这个适合她自己做。一方面她有做服装的经验。另一方面,成本低。过年时候她听县里上班的表叔李有泉说,市里有个国营的纺织厂,这两年开始放开可以用钱买布后,厂子生意越做越大,周围零售布匹都是从那里进的,布的颜色也时兴,都是跟着南边学的。
李晓霞穿越来之前,就是服装设计师,从著名设计师品牌离职后,她就开始着手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
那天她刚好结束曼省的设计师大赛,准备从曼省直接飞罗省,结果大雪纷飞,去往曼省机场的高速上出了车祸,到了七里村,成了李晓霞。
虽然换了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