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宋老大爷(2 / 2)

周围一些卖菜的摊子都已经收摊了,李家父女将菜都装进筐子里,防止晒蔫了。

估计到了下午2点多,宋立农来了。李晓霞远远就看见一个身材较胖的中年男人骑着自行车朝这条街走来,等走近了一看,长相酷似宋立兵。

李晓霞知道了,这应该就是宋家老二宋立农。

宋立农车子刹停在李晓霞摊位前,问道“小姑娘,你是李晓霞吗?”宋老爷子给他说,小姑娘叫李晓霞,摆摊卖香椿,他怕找错了,就先搭个话。

“你是宋二叔吧,我是李晓霞,筐子里是我家的香椿。”李晓霞一边说着,一边将筐子里的香椿拿了出来。

宋立农检查了下,果然香椿很不错。摘的干净,而且都很鲜嫩。

“你这还剩多少?”宋立农打算都买下来,最近店里准备换菜,香椿就很不错,味道独特,香味浓郁,岭县的人都喜欢吃。

前两天一直在找宋老爷子,将采购的事情耽误了,结果今天不仅找到了老爷子,还遇到了不错的香椿,这李晓霞可真是个福星。

“早上还有32捆,中午我卖了些,现在还有28捆。”

“嗯,这28捆我都收了。你们村里的香椿多吗,往后我们店里可能还需要香椿。”

28捆,前两天人少,应该够了,往后要是卖的好,就需要不少香椿。

李晓霞回想了一下,七里村山山连着山,每年家家户户都做香椿酱,香椿绝对不少。

“叔,我们村香椿很多,每年我们自己都会摘了做酱。您需要多少我们直接给您送送。”

宋立农估算了下,“开始先每两天送50捆,后面再根据情况增减怎么样。”

“可以,价格还是没捆9分吗?”

“嗯,只要以后你的菜都是这个水准,都是每捆9分。”

商量好价格后,宋立农爽快付钱,将所有香椿装进袋子,骑着车走了。

下次送香椿还是后天,也就不着急回去。将筐子收好,推着自行车,两人准备在县城转转。

“爸,我想去纺织厂看看。”李晓霞兜里还装着林升给的5尺布票,今天先去看看能买什么布料子。

“行,咱们走。”林升给李晓霞布票的事情李父知道。听说林升上次来李家,给了布票还有粮票,李母高兴了半天,再也不说这林升的不好。

粮票给了李母,布票李晓霞自己拿着,她准备给林升做件衣裳,当作回礼。

纺织厂专门设了个窗口,给附近居民卖布,用纸币和票都可以。这两年票子慢慢退出市场,用票的人也逐渐变少了。

到了地方,能看见柜台上整整齐齐码着各式各样的布,你指哪个,柜台的店员拿哪个。

买的人不少,李晓霞排了一会。听了前面买布的人交流,李晓霞还知道了店里还卖一些残次布和布头。

等到她排到柜台前的时候,先用布票换了布,问了布头和残次布的价格,一袋子布头1毛钱,一尺残次布3毛,确实不贵。

李晓霞买了1袋子布头,又买了3尺残次布,一共花了1块钱。

今天卖菜一共赚了8块8毛,李父给了李晓霞1块8毛,让她想买什么自己去买。

买了布后,李晓霞打算再买些橡胶皮筋,到时候用各色的布做一个发圈,这种发圈不仅不会扯到头发,而且样式多扎着又好看。

今天李晓霞观察到,不少人扎头发都用的是黄色橡胶皮筋外头缠一圈红色绿色的线,样式简单。她的发圈要是做好了,一定卖的好。

到市场买了两大袋子橡胶皮筋,又和李父给三弟买了些纸笔,家里买了袋洗衣粉,李父就带着李晓霞回家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李晓霞每天和李母还有嫂子天不亮就上山采香椿,晚上回来挑了残次的,扎好捆,隔一天早上又送到宋立农的馆子。

就这么送了一个半月,香椿开始慢慢变老,不能再吃。

今天早上,给宋立农送香椿的活计就正式停止了。

李晓霞骑着车轻快地走在路上,这一个月送了这些趟香椿,李家一共赚了58块5毛。现在李家的财产大权都在李母手里,每次宋立农把钱给她后,她都要把钱上交。

不过这次卖香椿的生意,李晓霞出了最大的力,她应该可以分到5块钱。

5块钱,在这个年代可以买很多东西了,李晓霞十分期待。

回到家,李母分了李晓霞8块,比预想的多了三块。

李大哥娶了媳妇,嫂子也怀孕了,李母给了8块,三弟晚上也帮忙摘了菜,李母给了1块。每个人都分到了钱,今天李家喜气洋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