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武侠修真>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591章 生存之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1章 生存之道(1 / 2)

,最快更新小人物的非凡之路最新章节!

客人们不时点头赞赏昌达集团灵活而具有前瞻性的决策机制,关云天则显得低调而内敛,“处在我们这样的环境,谁都会这样做,居安思危,是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素质。”

“关总,昌达集团能通过猎头公司将我们的张主管挖到你们这里,说明你们公司非常重视人才,在形形色色的企业中,甚至包括那些所谓的体制内企业,都很少有单位能做到这一点。”凯源公司的李总插话道,这位李总也许分管人力资源。

关云天笑了笑,“张助理的确是我们通过猎头公司招聘过来的,说到这里,我想告诉几位同行,我们董事会现有的九名成员中,有七名都是通过这种形式从全国各地选聘的,其中就包括在座的叶总和丁总。顺便介绍一下,我们的叶总是毕业于大洋彼岸杜克大学的ba,到昌达集团之前,曾做过数年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部门高管;丁总是985大学七八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文凭含金量非常高,他是高级会计师,曾做过大型国企的财务处长。”

“哎哟,怪不得昌达集团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你们在人才上真是下了一番工夫!”

“除了叶总和丁总,我们董事会成员中,负责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位专家,也都曾经供职于大型国企或央企的中高管理层,还有现在的昌达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明天大家会跟他见面,是毕业于985大学的材料学博士,此前曾供职于一家国家级大型科研单位。”

这算不得显摆,谈到这方面问题,关云天只是如实相告,对方此行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昌达集团的情况,这些事实也的确应该让客人们知道。

“不得了,昌达集团简直是藏龙卧虎!”一位客人感叹道。

“藏龙卧虎有点夸张,但昌达集团的大门,永远向各类人才敞开着。”关云天道。

“关总,根据你介绍的昌达集团的产值和员工数量,你们这个规模即使放到全国,也算是比较大的企业了。”一直说话很少的凯源公司董事长老朱插话道,看来他更关心这方面问题。

“全国不知道,放到全省的话,昌达集团确实是我们省的知名企业。”关云天直言道。

从开始至今,一直谈论的都是关于昌达集团的事,叶佳怡怕关云天不好直接向对方提问,她插话道:“朱总,你们凯源公司的主业有几项?公司是哪年上市的?”

老朱如梦初醒般笑了笑,“对,我介绍一下凯源公司的情况吧,”他用了近半个小时,把凯源公司从初创到被监管机构停牌的经历,做了较为详尽的说明。

根据老朱的说法,这家凯源公司是西部一个地级市的地方国有企业,其建厂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要是基础建材,而且近六十年来一直没有任何改变。

本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准备改制,但突如其来的城市发展和道路交通等基本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基础建材,面对如此好的市场局面,当地政府放弃了改制的念头,让企业得以沿袭原来的衣钵。

但是,九十年代的确是企业发展的极佳时期,当时的凯源建材厂,到他们几座大仓库提货的卡车排着长队,从早到晚,络绎不绝,而且这些用户都是提前交了定金的,否则,销售科根本不予接洽。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九十年代鼎盛时期的凯源建材厂,生产规模比原来扩大了整整三倍,职工数量接近万人,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企业效益好,加上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西部企业,在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凯源建材厂这辆车况并不太好的卡车,被推上了上市的快车道。

因为跟上市公司应该具备的条件有差距,企业出钱请有资质的会计事务所包装,再经过一番运作,企业更名为凯源公司,并在第二年成功上市。

企业上市后的头几年,基础建材市场仍然比较稳定,业绩还说得过去,但他们从股市筹集的资金,不知道该如何使用,管理层只好指示财务部门,将大笔资金存入银行吃利息。

“不得不说,凯源公司错过了最好的发展壮大机遇,如果我们有前瞻性,事先把新项目确定下来,企业从股市的融资,恰好可以用来发展新项目,现在就不会是这个局面了!”

因为听到关云天介绍昌达集团的情况,与之对比,老朱这完全是发自内心的感叹。

其实,那个时候老朱只是凯源公司总经理,虽然他跟当时的董事长和其他董事会成员,都是地方政府下派的干部,但董事长是法人代表,行政职务比他们都高,在那样的氛围下,尽管名义上董事会也是公司的民主决策机构,实际上其他成员基本没有多少发言权。除了董事长的一票否决,地方政府有时候还要指手画脚,对公司事务横加干涉。

当然,以老朱为首的其他董事会成员也乐得个清闲,即使他们知道上市公司有大笔闲散资金趴在银行,宁愿让那些资金沉淀下来,也没有人提出拓展公司业务的新想法,因为一方面得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