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情况,对那些眼睛看不到的方面,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关云天笑了笑,“朱总,看不见的方面,你是指企业的财务状况吧?请放心,如果双方真有合作意向,到了那一步,昌达集团会把财务状况一目了然地呈现在你们面前。”
“是啊,现在还没达成合作意向,提财务状况为时尚早。请问关总,根据我们提供的企业资料,你们认为凯源公司值得合作吗?”同样的问题,老朱反问道。
“跟st企业合作,目的就是为了借壳上市,我的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上市公司被监管部门停牌,起码说明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乏善可陈,所以,我们对凯源公司的有形资产并不特别关注,至于眼睛看不到的部分,就像刚才所说,还没到那一步,只要双方有合作诚意,到时候总会看到的。”关云天道。
“也就是说,为了借壳上市,昌达集团不在乎‘壳’里究竟有什么东西?”老侯觉得关云天的话有点难以理解。
“是的,因为昌达集团曾经有过一次借壳上市的经历,对这方面多少有些经验,我们借的是‘壳’,至于‘壳’里面究竟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到时候应该由第三方评估机构说了算。”
“关总,难道凯源公司的资产负责表还不可信吗?我们可是真正的上市公司,所有账目完全按监管部门的要求建立,没有任何弄虚作假的成分,如果昌达集团对我们连这点信任都没有,双方的合作基础从何谈起呢?”老朱似乎有点不满意。
“朱总想多了,这跟信任没有关系,我不否认凯源公司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上市企业,也不怀疑公司账目很规范,但我前面提到过,昌达集团在十多年前曾经有过借壳上市的经历,我们对这方面操作有些经验,按照有关规定,即使被重组的企业做得再规范,其资产负债也必须经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评估,否则,不仅对合作的某一方不公平,监管机构也不允许那样做。”关云天解释道。
老朱将信将疑地看着自己旁边的老黄,“是这回事儿吗?”
黄总是凯源公司的财务主管,对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更加熟悉,他肯定地说:“关总所言属实,如果重组,凯源公司的资产负债确实需要经第三方机构评估。”
“第三方机构评估倒无所谓,关键是那得多少评估费?”
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凯源公司现在不仅没有进项,而且债主们还时不时上门讨债,弄得老朱灰头土脸。维持公司的日常运作尚且需要从金融部门贷款,几十上百万的评估费,他听见就头疼。
“资产负债评估,有一套专门的收费标准,具体情况我不是太清楚,但总数算下来,估计也得好几十万。”
“哎哟,还八字没有一撇呢,却要先花好几十万做评估。”反正昌达集团的三位领导已经知道了凯源公司的底细,老朱说话也顾不得脸面了。
关云天看出老朱在为评估费发愁,他好言宽慰道:“朱总,车到山前必有路,评估费的事,你先不用考虑,还是继续咱们刚才的话题吧。”
“刚才的话题?你们只关心凯源公司这个‘壳’,对‘壳’里面的东西不感兴趣,那就是说,只要我们愿意,重组就没啥障碍,是这意思吧?”老朱道。
“我澄清一个概念,并不是说昌达集团对‘壳’里面的东西不感兴趣,而是说那些东西的具体价值不是我们说了算,应该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所以在目前阶段,没有必要在那件事情上费精力,一旦重组成功,昌达集团不仅会重视‘壳’里的东西,而且还会把那些资产盘活,让它们为企业创造利润。就借壳上市,重组凯源公司这件事而言,朱总说的没错,只要你们同意,昌达集团就愿意跟凯源公司合作。”关云天道。
“好吧,既然关总如此坦率,我也代表凯源公司董事会表个态,我们这一趟如此兴师动众,目的就是寻求合作,根据相互了解,我认为凯源公司跟昌达集团可以达成合作意向。”老朱道。
关云天带头鼓掌,“朱总痛快!那咱们双方的合作意向就算达成了,剩下的就是具体细节和技术问题,恐怕要等到凯源公司的资产负债经第三方机构评估完成以后,才能进行那方面商谈。”
“是啊,细节和技术问题比较繁琐,应该放到最后商谈。不过我想问个很现实的问题,不知昌达集团是否已经有所考量?”
“什么问题?朱总请讲!”关云天做了个手势。
“现在双方已经达成合作意向,请问昌达集团是以公司全部资产,还是部分资产入注上市企业?”
“这个----,”关云天没想到对方会在当天提出这样的问题,让他略感突然,好在他跟叶佳怡和老丁已经讨论过这件事,几秒钟后便镇静下来,“以昌达集团的体量,别说全部资产,即使部分资产注入其中,恐怕你们也会觉得过于庞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