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已经一月有余,时间在安逸里过得格外的快,眼看就要过年。小院里大家都在商量着一起过年。
沈知寒在心里默默地想,他妈妈已经给他打过,要他过年回去的电话了。他实在是不想回到那个家里。那个令人窒息的家庭里。他站在那个小阳台打给家里打电话编个理由。
沈知寒的父母,典型的中国式教育家长。沈知寒的成绩必须很好很拿得出手,沈知寒不许碰与学习无关的任何事情,要不然就会是一顿训,有时还会拿晾衣杆子往身上摔,应该没有哪个父母会做到这种地步了,他们从不关心沈知寒心里怎么想,“我养了你,无论如何,你都得给我拿第一。一定要比得过你小姑家的孩子。”沈知寒的爸爸是老大,家里有两个妹妹。沈知寒父母也就是当地普通的初中教职工,他的父亲,符合大多数家庭对父亲的印象,严厉不会表达爱。因为是教职工,在那个计划生育的年代,也只是沈知寒一个孩子。小姑家的孩子很聪明,这可算神气坏了,每次回娘家说话都是炫耀。沈知寒的奶奶典型的偏心型,在旁边数落沈知寒的内向。连带着说沈知寒母亲的不好,身为教师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之类的话,这种偏心也让小姑更大肆炫耀。他还有个大姑,大姑活的潇洒自由,至今没结婚,这可让这家人埋怨起来,说让奶奶和家人觉得没了面子。但大姑从不在意这些,这些年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沈知寒很喜欢大姑,因为他看的第一部小说是大姑买的。他的第一支随身听也是大姑送的,大姑也高三那年送了他一把吉他。沈知寒妈妈知道这些事情之后,像疯子一样的把吉他摔了,嘴里念着来祸害他儿子的,不找好。沈知寒看着碎掉的吉他沉默着。他才不敢哭,他妈的性子他是知道的。哭了之后,会有更严厉的训斥。因为是老师,表面还是很光鲜亮丽的。他们从不骂人,只会找难听话说。他在高考后逃离了那个地方。所以遇到陈绪背着吉他还给他弹了歌,他心里是羡慕的,眼里都是有光的,他妈妈摔掉了他的吉他。在陈绪这里他又找到了那时很喜欢的东西。后来他也很少回家只有寒假回去,暑假会留在这边租个便宜的小屋子,做些家教赚学费。后来跟陈绪在一起后,过年也就回过一两次。陈绪会把他带到家里过年。陈绪的父母很开明,尊重他们的想法。还希望沈知寒能对他多加管控。看到了陈绪父母的支持,沈知寒觉得很温暖。现在两人分手了,陈绪父母知道事情的经过后,很生气也觉得对不起沈知寒,陈母打电话过来哭着说对不起。这让沈知寒很难过,陈父陈母对他很好,他也说着自己没事,希望二老以后身体健康,说以后就不打扰了。他们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就这样了。他希望断的干净。
沈知寒跟父母打个电话说今年不回去了,因为处理一些工作的事情,他父母再不同意,但关于工作的事情,他们也就同意了。他挂了电话,叹了一口气,又释怀的笑了笑。终于搞定了。他肯定不会告诉父母自己把工作辞了。要不然肯定要大闹起来。他现在什么都不想想,当个只会呼吸发呆的废人。
“今年不回家了?”顾承允问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在旁边站着了。
沈知寒点点头,没有再开口说什么。沉默了片刻,他问:“你也不回去吗?”
顾承允笑着说:“不了,有点事。”又意有所指的看着沈知寒。沈知寒被他看的有点不自然,他便又移开了目光。
沈知寒只是停了几秒笑了下,“什么事情,过年都不回去呢?”他本没有喜欢打听的习惯,但对方是顾承允他便想听听。
“没什么。只是跟你讲过那个人,我想在等等。”顾承允回答着。
沈知寒因此闭了声,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时间又过了几天,小院里的大家提前到集市买了些过年的食材,还有小装饰,花一上午的时间让小院充满了过年的味道。杨青青作为房东起到了领头作用。往年这个时候,沈知寒在陈绪家跟他父母一起包饺子。他的馅料是跟陈妈妈学的猪肉玉米馅的。
“知寒,你北方的嘛,北方饺子的馅料交给你了。”杨青青说着。她负责弄汤圆。汤圆是提前买好的。
“不,我老家算是南方。”沈知寒解释道,想辞去这个调馅料的工作。他还有个私心,并不想因为饺子的味道在想到之前,味道是最能传达回忆的。
“我来,我老家北方的。我最会调馅料了。”顾承允承担了这一工作。
和面的工作自然交给许晨了,木木朵和沈知寒只负责加油然后等着擀皮包饺子。木木朵是个闲不住的。左看看右看看。顾承允调好馅料了,是猪肉香菇馅的饺子。面也和好了,把它们切成小剂子。许晨开始擀皮,其他负责包,顾承允包的饺子传统北方手艺,一捏就算完了,杨青青包的很细致,沈知寒包的饺子和顾承允手法一个样,一包一捏。其他人的手法更是不知道哪学的,能保住不漏就是完美。
饺子算是大差不差的包好了,小院的每个人也做了一道拿手菜,有简单有复杂。在小院里的圆桌上凑成一桌年夜饭,这会饺子也出锅了,开了一箱啤酒。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