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女生耽美>长河沧浪> 第7章 省城打工筹学费 校园断炊遭人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章 省城打工筹学费 校园断炊遭人嫌(2 / 3)

是富川完中的学生,便对他父亲说:这是我们学校的,五毛钱算了。

“行!行!行!”听了儿子的话,老板挥了挥手就有点不耐烦地说。

窘迫的上官致远感到很是难为情地走了,而身后那老板还在骂骂咧咧地说,“晦气!一早上碰到个欠账的,没带钱就别吃!乡下崽!”声音飘入上官致远的耳际,又轰砸在心头。

长期以来,在实行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二元制结构的社会里,一个国家首先在地缘上被分割出农村和城市,户籍制度再把人分离成城市人口和农业人口,统购统派制度把粮油供应区分为农业粮和商品粮……偌大一个农业大国,几亿农民游离于城市的教育、医疗、劳动和养老等社会保障福利体系之外,俨然成了这个社会的“二等公民”,而被农民供养的城里人却在农村人面前有着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哪怕是像富川这样的小县城,一些市侩的人就是这样,动不动骂别人“乡下崽”,似乎他是高贵的城里人。反过来,农村人对城市的认知总是带着一种仰视的角度,特别是到了武汉这样的大城市里,城乡差别凸显,经济差距过大,让人不由自惭形秽,更易滋生一种卑微的心态。

就在去年的暑假,上官致远在朝阳高中应届刚刚毕业,他打算去武汉打工自筹复读学费。和上官致远一样想去武汉的还有同村的黎亮,其时,他刚刚读完高一。

“黎亮,我有福叔在汉口一个码头下沙子,我们去他那里吧!”上官致远想到复读的学费没有着落,便打算去武汉。

“好吧!”第一次出远门的黎亮毫不犹豫地说。

为了省点钱,上官致远和黎亮不顾危险在阳辛街强行拦住了一辆去县城的卡车,司机骂了一声,不要命了!把车刹在了跟前。两个人顾不了许多,爬上了后面的车斗。

找到住在县城一个狭窄里弄的堂姑孙水莲,上官致远朝她要了点车费,抄下了孙有福在汉口的地址,和黎亮一起踏上去省城的火车。在火车上,俩人蜷缩在两节车厢的接头处,上官致远忐忑不安地看着已经悄然入睡的黎亮,这是他和黎亮第一次出远门,他不知道自己这样贸然来到陌生的省城,将会遇到什么困难。

黎亮和黎小牛的弟弟黎小龙,还有赖天阳的弟弟赖天光都是同龄人,他们仨人都在朝阳高中上高中,下半年应该是高二了。这三个人数黎亮的成绩最好,但是他家里却很穷,已经供不起他上学了。

说起来,黎亮和黎小牛、黎小龙兄弟俩是共一个曾祖父的堂兄弟,他管黎大牛叫伯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两家还住在村子的黎家老宅里,后来,黎大牛发达了搬到了镇上。

尽管是夏天,黎亮还是留着像女孩子一样的长发,长发拂盖下的那张脸庞和歌星一样精致绝伦。就因为这张漂亮的脸蛋,就因为这一头女孩子一样的秀发,还有一个让人能联想到歌星黎明的名字,以至于黎亮在朝阳高中读书时,总是被人调侃:黎亮,你是不是那个四大天王黎明的妹妹啊?面对这种调侃,黎亮总是憨憨一笑:是的,黎明是我哥。其实,在朝阳高中读书时,只有上官致远和他稍走得近些,他真正了解这个低他两届的学弟加同乡内心的痛楚。

黎亮很小的时候,由于大人的疏忽,冬天烤火时掉进了熊熊燃烧的火塘里,被烧得哇哇惨叫。伯父黎大牛其时还没有发达,和黎亮家同居一个大屋。听到小孩的惨叫声,迅即冲进灶房把黎亮拉起来戳进旁边的猪潲桶里,才把身上的火给浇灭。黎亮算是捡了一条命,但小半边脸加上左耳都被烧伤,留下了永久的疤痕。这种□□的创伤尽管已经愈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在心灵的深处撕开了一道伤痕:除了伙伴和同学的取笑,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感受到一种异样的目光。后来,他就干脆留起了长发,并且让头发把另一边脸给遮住。黎亮本身性格比较内敛斯文,还有一点所有农家孩子的憨厚和朴实,加上面部白皙俊秀且没有胡须显得较为中性,如果不仔细分辨,他看上去像一个清秀的女孩。

准备上高二的黎亮,和准备读“高四”的上官致远一样为自己的学费发愁。于是,他们都揣着一个农家子弟朴实的梦想来了省城。

省城大得像无边的海洋,又像是苍茫的森林,让一头扎进武汉三镇的两个农村孩子感到迷茫而无助。他们要去的地方是汉口新华路姑嫂树一带,孙有福在那里下沙子,听说一天下来能挣上十来元。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上官致远带着黎亮一下子是那样的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怎么搭公交,站牌上一个个陌生而冰冷的地名,让人看着费劲而忐忑不安;他们不知道怎样过马路,只觉得马路上的车那么多,都是呼啸而过,让人如如履渊冰胆战心惊。

于是,上官致远买了一张武汉地图,看得懂地图的他和黎亮先从武昌越过长江大桥,再徒步走到了汉口新华路。可是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在他想象中堆着小山一样沙子的码头,眼看着天快黑了,他们只好徒步往回走。汉口的解放大道特别的长,多年以后,上官致远还记得差不多是身无分文的他们从海军工程学院徒步走过。到了武汉军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