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不出是做甚用处,而右边那一片,用一圈小小的篱笆围住了,段杰一家人此刻便是站在这篱笆里头。
篱笆对面,是一片连起来的瓦房,这便是书院临时拨给他们的住所了。里头瞧着已是住了几户人家,冬日正午虽出了太阳,但这里家家户户却都紧闭着大门,只瞧见窗户后头人影晃动,昭示着里头有人居住。
有人听到动静,打开大门来迎。
饭香阵阵,勾得一向稳重的段泽都偷偷咽了咽口水。
“你便是新来的段秀才罢?”一个身着儒生长袍的中年男子迎过来,“我姓李,单名一个坛字,暂且帮着管理书院的杂物,早几日方府管事说有位新夫子今日到,果然就到了。来来来,我带你们去瞧分给你们的屋子,前几日就收拾出来了,就等你们了。”
段杰连连感谢,跟着去往最里面角落的一间屋子。
“床和架子这些都已擦过了,你们直接用便是,剩下其他若还有短缺的,尽管来找我。”
“多谢李大哥。”段杰连连拱手,“安排得很周到,有劳了。”
“哪里哪里。门外檐下那几口水缸是公用的,屋后就有一口水井,这儿的人都是轮流去打水用,顺便将大缸注满水。”李坛道,“这个点了,应该还未用饭罢,若不嫌弃,去我家一道随意用些?”
眼下家家都罕有余粮,且几人进进出出说了这许久的话,而这李坛家的媳妇也未见出来打个照面,显然所谓的一道用饭只是客套话,段杰笑着婉拒:“多谢李大哥美意,我们在路上已用了干粮。如今我们初来,家务繁杂,待收拾好了,请李大哥喝酒。”
“哈哈哈!好说好说!”李坛满意点头,“待你们安顿好了,再替你们接风!你们忙,我先告辞了。”
李坛离去,段泽也终于能仔细看看他们的容身之所了。
这一片屋应是从前方大儒家的杂物房,中间用薄墙隔开成几户,每一户瞧起来虽小,但同段集那逼仄的西厢房比,已是大了三倍有余。
靠近大门那里已摆上了少许家具,一个大大的衣柜,柜门虽有些松动,略修一下也可凑合使用。还有一方小小的桌台,用来读书习字正好。角落里摆着一张小榻,刚好够段泽一人躺下。
这倒是天然适合段泽的卧房。
后头空间略大一些,中间用帘子隔一隔,再摆张小床,倒可给段溪做个小小的闺房。
再往后,是一道用木板隔起来的小间,上面还正正经经安了道门,推开门进去,竟是一间单独的小厨房。里头灶台和大锅皆是现成,墙边还码着整整齐齐一小捆木柴。不用与旁人共用大厨房,这倒是意外之喜。
往后,这里便是他们的家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简单参观了一下自己的小家,麦氏与段杰便先去了厨房。已到饭点,天气又冷,灌了一肚子冷风,孩子们早已不耐烦再吃那硬巴巴的干粮。不多时,麦氏便叫着:“阿泽,阿溪,吃饭了。”
段泽已在慢慢收拾自己的行李,听到麦氏的声音,便将手头的书本小心放好,跟着欢呼雀跃的妹妹一同进了厨房。
初来乍到的第一餐饭,一家人便围着小小的灶台站着用了。
“好香!”段溪大口吃着麦氏准备的面馍馍,“路上我就想吃了,可馋死我了。”
“这要用开水泡着才香,你若是路上就拿出来,那可不比那干馒头还难嚼。”段泽道。
麦氏做的这个馍馍可是一绝,里头不仅放了香喷喷的猪肉和韭菜,还用猪油事先炒过,就着热水泡开后下肚,五脏六腑都立刻就暖和起来。
可惜做这玩意费油费肉,等闲难得尝一回。
既分家分得那样难看,不过几个肉馍馍,龚氏同朱氏脸色再难看,到底也不敢说不许他们用的话。想到她在厨下同林氏慢悠悠揉面剁馅,那婆媳两个在厨房门口冷脸杵着的模样,麦氏就觉得稍微解气了几分。
“搬家才有肉馍馍吃,真希望天天都搬家。”段溪发出满足的叹息。
段泽撩了撩眼皮,默默将手中的馍掰下小半个塞过去:“吃都堵不住你的嘴。”
段溪冲哥哥做个鬼脸,愉快地接过来吃了。
麦氏见状,将手里的热汤递过去给儿子:“多喝点热汤,暖身子。”
段泽点点头,顺从接过来小口抿着。
一家人其乐融融,围着灶台叽叽喳喳用完饭,襁褓里的小家伙也哼哼唧唧醒来,咿咿呀呀打量着这陌生的地方,难得的没有吵闹。
“阿娘,小弟弟还没有名字呢。”段溪握着弟弟肉乎乎的手,“咱们搬新家了,也该给弟弟取个名字了罢。”
“说的是。”段杰点点头,“溪姐儿有什么好主意么?”
“咱家都是水,我是溪,哥哥是泽,弟弟叫海得了,哈哈哈。”
段焘的独子便叫段海,段溪的主意自然不会被采纳。
段溪的随意打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