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农忙时节,白老爹一个人是忙活不了田里的事情,白瑾和白昊连着歇了三天没去摆摊,没法子,农家人最在意的还是地里的粮食。
白瑾也得了个闲,每日除了做好一日三餐之外有大把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她也是一直在研究好吃又好卖的东西。
山脚下,白瑾和春香躲在一块树荫下头,俩人手里挎着的篮子都是收获满满,全是应季的野菜。
山间的风光好,草地里藏着不少小野花,这时候女孩子家的天性就出来了。
俩人紧着阴凉的地方采了不少颜色鲜艳的小花,在树上薅两根藤蔓,夹着点好看的绿草,姑娘家心灵手巧,两个花环不一会儿就编了出来。
你戴戴我的,我戴戴你的,嬉闹着还不忘给自家老娘也弄上一个,这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
春香还要回家做绣活,经过上次白瑾的开导,这些日子春香把白日里能用上的时间都用上了,一直再练着自己的手上功夫,时不时还会来找白母请教,陪她说说话。
最主要为的就是八月份的一件大事,这也是上次她去卖绣品听到的,花满衣的老板娘秋雨浓想收徒弟,五个名额。
最重要的是头一年是不收学费的,只用带上自己每日的伙食就成,条件就是到了第二年之后,所有绣品都是要放在花满衣售卖的,每件东西秋老板再单独抽三层的利,满一年后大家就都可以自行处理自己的绣品。
这确实是个好机会,秋老板的手艺那是青蓠镇闻名的,能跟着她学东西自然是好的,而且这样绣出来的东西也有个保障,毕竟背靠着花满衣这家铺子。
白母知道了这件事情也是十分尽心的教着春香,她本想是把手上的这些功夫交给白瑾,可自己这闺女手艺活明明很好,却一心都放在做菜上头,也是没法子。
正好春香也是她看着长大的,两家这些年互帮互助的更是不少,白母闲在家里也是闲着。
到家的时候也差不多该午时了,白老爹和白昊还在地里忙活,这时候家家户户都是会做上一顿抵饱的中饭,毕竟是农忙的时候,地里的人身上要有力气。
管饱又好吃,还能揣两个留着下午累的时候吃上两口,白瑾一开始是准备随便蒸几个窝头,想着晚上再做些好吃的,但一想到窝头没滋没味的,她自己不想吃就又有了别的想法。
早上刚挖的野菜不能辜负了,就是要最新鲜的时候吃才好,正好家里水井还吊了昨天剩下一小块猪肉,包个饺子正好。
山野菜鲜嫩,夏天里人也躁得慌,正好提鲜又开胃。
篮子里满满的野菜一洗一摘,再用开水烫一遍,切碎后也就只有一盘子。
剩下的猪肉只有一小块,剁成馅儿也没多少,白瑾就又烫了点过年剩下的粉条子,煎了三个鸡蛋切碎给和成了两个馅儿,一荤一素。
玉米面馋了点白面,饺子一个白瑾包的老大,现在白母身子比以前好上不少,每日都会在院子里走走坐坐,这时候也来给白瑾帮忙了。
虽然说白母做饭没那两下,但包出来的饺子是真好看,一个个柳叶状的,白瑾擀皮,她来包,很快就弄完了。
接下来就是上锅蒸,白瑾还分了一下子,素的一锅,荤的一一,足足蒸了两大锅,这般大的饺子,女人家吃两个也就饱了,顶多三个,大老爷们四五个也是够够的。
白瑾先是拿了五个,两荤三素的给春香家送了去,刘大妈也拿了一篮子晒干的蘑菇还有两张自己摊的鸡蛋饼给了白瑾。
这时候天热,白瑾还提前泡了一壶茶放在井里镇着,野菊花是她老早就采得,晒干了就放在罐子里,桃源村的许多人家都有这个习惯,夏天里喝上一壶清热。
篮子里装了十个饺子,还有一小碗咸菜,带上一壶茶白瑾就上田里去了,临出门白母还给她带了个斗笠,上面罩了层白纱布。
原因是以前白瑾夏天里老是上山挖野菜,还去田里帮忙送饭,晒得那叫一个黑,过了好久都白不回来,白母看着糟心,今年赶在最的热时候之前就做好了这个东西,她去城里摆摊用不上,可这几日在家里那是必须要带着。
田里,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有来送饭的就找个树荫歇上那么一小会儿,老白家先前一共有六亩地,后来因为白母生病卖掉了四亩,现在只剩下两亩。
白瑾到的时候白老爹和白昊还在一下一下地挥着锄头,她找了个树荫,摘了斗笠冲田里大喊:“爹,大哥,吃饭了。”
田里的两人看到白瑾来了就立马放下了手里的东西,活动了一下自己的腰就笑呵呵跑了过来。
白瑾连忙倒了两碗茶水,看着他俩一饮而尽。
“来,爹,大哥,吃饭,早上挖的野菜包了饺子。”白瑾端出篮子里的两个盘子,拿出两双筷子给他们递过去。
黄灿灿的大饺子,父子俩迫不及待就拿了一个咬了一大口,连筷子都没用上。
“香,真是香啊!”白老爹舒服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