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11章 尘埃落定(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尘埃落定(3)(2 / 2)

实力大增,大都由此得来。

与此同时,越王还派使者四处聘问,跟各大国处理好关系。目的是确保对吴用兵时不会横生枝节,腹背受敌。事实证明,越王此举是棋高一着,高屋建瓴。

说到人和,不得不提范蠡、文种两位知己同好。他们之所以来到越国,因为在楚国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是楚国的传统,从前是楚材晋用,而今是楚材越用,甚至吴国兴霸的标志人物伍子胥也是楚国的。总之,楚国的人离开楚地就能焕发迷人夺目的光彩,留在楚地只能珠玉蒙尘怀才不遇。

能够得到这二人的忠心辅佐,实乃越王之福。一文一武,有决断有担当,有手段有谋略,有格局有远见,到哪里找?

“笠泽之役”成为吴越争霸的转折点,除了越王勾践用兵如神之外,这一年天降大灾于吴也算是天助越国。荒年再加战术成功,事半功倍,相反,吴国则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雪上加霜,元气大伤。

除了上述原因,吴王的刚愎自用傲慢自大以及战略上的失误,也给了越国可乘之机。

稳固后方,徐图再战,步步为营,才能走得更远。吴王急着伐齐会晋,得到了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吗?答案是没有。不过是霸主之名,虚头巴脑。

“艾陵之战”中,尽管大败齐国,缴获大量辎重兵器,作为战争中最重要的物质力量——人力,却大量被消灭。齐国家大业大,就算死伤惨重,实力犹存。吴国却不同,本来国小人少,虽然牺牲少,损失占比仍然不少。

再者,打败了齐国却不具备侵占齐国的实力,这场仗的意义何在?纯粹为了彰显吴国能打赢齐国?赔了夫人折了兵,却没捞取到对吴国有实质性帮助的利益。

这场战役,可称得上是吴国国力衰败的原因之一。

“黄池会盟”时,吴国正与晋国争歃,越国偷袭吴国,吴王不得不匆匆结盟,迅速返国。此时,距离伍子胥去世才两年,言犹在耳才对。越国此举足以证明伍子胥是对的,相应的,伯嚭许越和就是错的。

既然如此,还留伯嚭干嘛?还不赶紧肃清?接下来就该重整旗鼓,暂停一切对外作战结盟的计划,一心一意对付越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