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43章 当下经验(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章 当下经验(3)(1 / 2)

“只是智氏似乎并不感激,反而认为是理所当然。”张孟谈说着,一丝冷笑在嘴角停留了好一会儿。

“田氏虽用心险恶手段阴毒,最多是踩着盟友的鲜血爬升,智氏可是脚踏亲族的尸骨一跃而升,论无耻冷血,田氏是望尘莫及。”赵毋恤冷冷说道。

到了此刻,他对智瑶的观感,除了排斥又多了一份嫌恶。这样一个人,根本不值得他对他俯首贴耳。虽然赵毋恤没有见过智跞,但是听说他父亲之所以选他作为继承人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跟他爷爷一样,命里注定会把智氏带往巅峰。

可以据此推论,智瑶的性格一定有家族传承的阴险狠戾,骄横傲慢。否则,他也不会盛气凌人的非得把田常的老底翻出来,令人难堪。此事无关战事,大可不必大肆宣扬,可他偏要闹得人尽皆知,可见其目中无人到何种程度。

想想智瑶对田常的嘲讽,对比自己受到的羞辱,赵毋恤释然了。不必因为对方的过错自责,只要你问心无愧。他只是个以欺凌人侮辱人为乐的怪物魔鬼,若是被他影响失了方寸,岂不是如了他的意顺了他的心,落入他的陷阱?

“若是真的要排个高低名次,田氏、季孙氏的手段都比智瑶高明。”董褐点评道。

“鲁国国君跟越国结亲之事被季孙氏破坏,不必言明,想必鲁侯已经知道是谁动的手脚。”张孟谈说道。

“可能是越想越觉得咽不下这口气,所以才萌生了驱逐‘三桓’的念头。虽说比鲁昭公想得远,结局却仍相同,唉”董褐感慨道。

不同于鲁昭公选择直接跟“三桓”正面冲突武力相拼,鲁哀公想到借助他国势力,已经胜了一筹。跟越国联姻失败后,他又心生一计。他先是到公孙有山氏的封地,接着又到了邾国,然后辗转到越国。目的是直接向越国开口,借兵讨伐“三桓”。

季孙氏很快得知此事,命人把有山氏拘捕,鲁哀公归国无望,只得停留在越国。最终,越国并未出兵伐鲁,鲁哀公客死异乡。

在对付“三桓”这件事情上,鲁哀公还算是客观冷静。他清楚的知道,单凭身边的几名侍卫亲信,要想扳倒“三桓”,无异于螳臂当车。若能借助如日中天的越国,很有可能把“三桓”消灭,让君权重回正轨。

只是,他仍然低估了“三桓”的能量。既然联姻都能破坏,出兵征伐比结亲更重大,季孙氏岂会听之任之?

说到此,不得不佩服这些权臣的手眼通天,权谋战略之高超。耳听八方,眼观四路,随时都有阻击对手的对策预案。鲁国公室在他们面前,如羊羔遇到老虎,羚羊遭遇狮子,狭路相逢,无处躲藏,只得乖乖束手就擒,引颈受戮。

“越国之能,可见一斑。”赵毋恤由衷的说道。

除了鲁哀公去越国求助,复位成功的卫出公再次经历众叛亲离之后被迫离开,他逃往宋国,辗转也去到越国求救。

越国答应了卫出公的请求,联合鲁国、宋国出兵护送出公返回卫国。令人意外的是,越国遭遇了当年赵鞅亲历的一幕——卫国大夫号令军士,坚守城池,拒不接纳卫出公返国。此时,国人已经立出公的叔父为新君,不认旧主。

无奈,三国只得退兵,出公再度复位的希望落空。最终,卫出公寄居越国,客死他乡。

“鲁国与越国结盟,遇事肯定第一个想到越国。卫国明明与齐国相邻,仍然想借越国之力,越国这个霸主真是名不虚传。”董褐称赞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季孙氏在鲁国把持大权多年,地位无人能撼动,实在是预料之中。卫国的国内势力如此团结,倒是大大的出人意外。”张孟谈说道。

“只能归因于,想要归国复位者的确作恶多端,多行不义,以致触犯众怒,激起了众人同仇敌忾。以至于大兵压境兵临城下他们却毫不畏惧,宁可舍命厮杀也不愿再忍受恶人的欺压。”赵毋恤说着,站起身,看向窗外。

昔日父亲护送蒯聩归国,被卫国大兵相拒,今日蒯聩之子归国,也被本国军民合力拒之门外,父子俩的命运何其相似?

蒯聩二度用计,终于成功篡夺儿子的君位。卫出公被父亲驱逐,在外流亡五年后归国复位。从过程来看,父子俩的经历有许多相同之处。最为相似的一点在于,父子俩为了国君之位同样不遗余力,结果也一样——面对辛苦到手的硕果却没有好好珍惜。

不只君王如此,当我们把目光放到企业主身上,也能找到许多类似的案例。

花费十余二十年时间,从草创时期的一颗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上市成名,风光一时。仅仅三四年时间就跌落神坛每况愈下破败衰落,最终破产清算,人去楼空。

抛开业绩造假,剔除政策因素,到底是什么原因?唾手可得的轻易挥霍也就罢了,长途跋涉艰难经营才收获的,照理应该加倍珍惜。君王者,求的是千秋万世;企业者,想的是百年老店。

思来想去,人的因素才是成败荣辱的关键所在吧。飘了,膨胀了,自以为是了,舍我其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