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城,袁谭独自坐在书房思索事情,最近袁谭心中不甚痛快,父亲袁绍引兵攻打幽州,连连胜利,如今已将公孙瓒围于易京,破城指日可待。
这原本应为好事,但有一事却让袁谭心中不喜,甚至恼怒。
不为其他,乃是袁绍此次出征居然将袁尚带在身边,这岂非白送功劳与袁尚乎?
袁尚乃袁绍第三子,因生得一副好相貌,深得袁绍喜爱,每每与人夸奖。
袁谭作为长子对此极为不服,相貌生得好有何用,不过皮囊尔,自身能力强才是关键。
但自从袁谭上次兵败乐安退守蓼城,私下里听到许多非议,其中不乏认为其能力不足以继承爵位之说。
对于此事袁绍一直未正面回答,这让袁谭心中更加不满。
“哼!”
袁谭想到此处冷哼一声,口中自言自语道:“待吾再休整一段时日,必亲领大军攻打乐安,生擒田楷,叫汝等知晓吾袁谭的本事,看谁还敢反对吾继承爵位!”
袁谭正想间,忽然一名守卫敲门进入,而后说道:“启禀大公子,有斥候急报!”
袁谭正心中烦闷,不耐烦道:“急报急报,吾倒要看看有何急事,命其进来!”
守卫见袁谭心情不佳,唯恐受到牵连,急忙答应一声快速转身离去。
未过片刻,一名斥候慌慌张张而入,见到袁谭翻身拜倒,大声禀道:“启禀大公子,北海麴义命太史慈为先锋,徐晃为副将,领兵马一万杀奔蓼城而来,如今已过临济!”
“什么?”
袁谭听完猛的站起身来,快步走到斥候身前,一把将其揪起,怒问道:“汝所言可为真否?”
斥候吓得大气都不敢喘,急忙回道:“回大公子,小人亲眼所见,千真万确!”
袁谭听完心中大惊,一把将其推到在地,而后怒骂道:“混账东西,作为斥候,何以敌兵距离如此之近方才禀报,贻误战机,留汝何用?”
说完一把抽出腰间佩剑,只一剑便将这名斥候刺死,而后怒气冲冲道:“速速传令,命所有将领来厅中议事。”
刚才报信的那名守卫,看着地上血流遍地的斥候,胆战心惊,听到袁谭下令,飞也似的跑走唯恐晚走一步落得同样下场。
当城中将领陆续到达之时,袁谭正余怒未消的坐在主位。
众人不知发生何事,又见袁谭满脸怒色,尽皆低头不语,等待袁谭发话。
袁谭见众将到齐,平复一下心情,而后说道:“刚刚斥候急报,言麴义派太史慈徐晃领兵一万而来,如今已过临济!”
“什么?”
“什么?”
听到袁谭说太史慈引兵前来,顿时惊呼一片。
袁谭手下将领,大部分都经历过当年乐安之战,对于太史慈皆不陌生,甚至有些人对于太史慈的勇猛,至今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一位副将壮着胆子向袁谭问道:“禀大公子,如今城中虽有兵马两万,然太史慈勇武异常,况麴义垂涎蓼城久矣,后续必有大军跟进。
凭吾等军力,守得一时尚可,但恐难长久,为今之计当速派人向主公求援,请其派大军前来方为上策,否则一旦麴义大军围城,那时恐连送信之人亦难冲出,悔之晚矣!”
“这……?”
袁谭对于太史慈亦印象深刻,当年若非其领兵救援乐安,田楷早已被自己斩杀。
但是对于求援一事袁谭心中有些犹豫,毕竟之前便有不少声音反对自己,若此时因为求援影响攻打易京,岂非更加受人诟病?
另一名将领见袁谭表情犹豫,略一思索说道:“大公子此时不可犹豫,若因求援不及导致蓼城失守,吾等身死事小,影响大公子名声事大!”
“嘶……!”
袁谭听完猛然醒悟,自己求援乃正常之事,负责也!
但若因未求援而导致蓼城失守,那便为自己失职,一切罪过将皆由自己承担,到那时继承爵位之事岂非更容易生出变故?
袁谭想到此处再不犹豫,当即修书一封命人前去易京袁绍处求援,为使情况显得更加紧急,特在信中暗示太史慈之后更有无数大军赶来。
而此时邺城的文丑亦收到斥候急报,言麴义分兵两路,一路乃赵云引五千骑兵奔邺城而来,并且在赵云身后还有大军跟随。
第二路乃太史慈引兵进攻蓼城,其中牵招更已将乐安收复,兵锋同样剑指蓼城。
文丑接到消息不敢大意,急忙将荀谌请来商议对策。
荀谌听完眉头紧锁,说道:“先前斥候亦传回消息,言黑山张燕兵马调动频繁,似有出兵之意。
如今麴义又分兵来攻,以吾观之,此必为公孙瓒之援兵也!”
文丑对于张燕之事亦知,但却并未放在心上,对于张燕文丑甚轻之,认为其乃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但是对于麴义文丑却不敢大意,当初二人曾为同僚,彼此了解,文丑对于麴义领兵之能亦多有赞赏。
如今麴义占据北海,手下兵强马壮,不说其他,只言领兵的赵云,文丑便知其实力不容小觑。
当初二人在龙凑大战数十回合,虽然不知赵云为何弃公孙瓒而投麴义,但是对于